谜语对我说:想写诗么?请跟我来!――谈谈诗歌的形象思维
2、谜语的世界有很无奈也有很精彩
谜语真的很有趣。古代就有很多有趣的谜语呢——
谜语最初起源于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表现。后经文人的加工、创新有了文义谜。一般称民间谜为谜语,文义谜为灯谜,也统称为谜语。史料表明,大约在奴隶社会时期,先民们已经开始用隐晦曲折的歌谣来表达思想感情。
据《书经》“汤誓篇”中记载:“时日曷丧?予以汝偕亡。”意思是说:太阳呵,你什么时候才丧亡呢?让我和你一同去死吧!相传夏代帝王夏桀暴虐无道,民怨冲天,老百姓不敢明言,私下里用隐语发泄怨怒之情,于是就流传着这样的歌谣。这首歌谣采用隐喻的手法,诅咒暴君夏桀。
夏桀曾说过:“我有天下,如同天之有日,日亡我就亡。”这首歌谣,可以说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萌芽。
再如见于《周易·归妹·上六》篇的商代短谣“女承筐”,也可算是我国谜语的最早记录之一:“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它运用传统谜语常见的“矛盾法”,巧妙地表现了牧场上一对青年牧羊人夫妇剪羊毛的情景,又“回互其辞”,使人不易猜着,近似一则谜语。这只是谜语的“胚胎”,在当时,也没有类似的专门名称。
《文心雕龙·谐隐》说:“谜也者,回互其辞,使昏迷也。”谜语作为一种旨在测验人的智慧的语言艺术,谜面表现谜底,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描写性的。作者针对谜底事物的形状、性质、功能或名称等的特征,把它们与其他具有共同点的事物联系起来而表现之。一种是诡词性的。即在矛盾的或反常的现象下表现谜底事物的特征。谜面既要隐去谜底事物的本来面目,又要为猜谜者提供思考的线索,所以,在谜面与谜底之间,存在着隐与显的辩证关系。
《荀子·赋篇》有一篇《箴(zhen)》。箴就是针,竹制的缝衣针。《箴》的前半段如下:
有物于此,生于山阜(fu),处于室堂。无知无巧,善治裳。不盗不窃,穿窬(yu)而行。日夜合离,以成文章。以能合从,又善连衡。下覆百姓,上饰帝王。功业甚博,不见贤良。时用则存,不用则亡。愚臣不识,敢请之王。
这是谜语,谜底便是标题——竹针的箴。
相传清朝才子纪晓岚曾给乾隆皇帝出了副对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狼狗猫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为短品,却是妙文。”这既是一副对联,又是一则字谜,上联谜底为“猜”字,下联谜底为“谜”字。这副对联巧妙地道出了谜语的特点,那就是“虽为短品,却是妙文”。确实,制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渊博的知识,制作出大量形式多样、词采华赡的谜语。
谜语在民间很发达,也很通俗易懂,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语言艺术,历史悠久,广泛流传。民间谜语题材广泛,谜底涉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一般分为物谜、事谜和字谜三种。
物谜数量最大,谜底多为人民生活常用常见的物品。基于丰富的生活体验,民间谜语往往体物入微,而其联想又活泼自然,构思奇巧,富于诗的情趣。有些谜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生活,寄寓了思想感情,具有一定的认识作用。
●一个老头高又高,浑身都是杀猪刀。——谜底:杉树
●两个翅膀一个牙,不会走来只会爬,生来爱管不平事,口吐千层一朵花。——谜底:刨子
●看时有节,摸时无节,两头冰冷,中间火热。——谜底:年历
●一个姑娘,实在荒唐,修间房子,不留门窗。
——谜底:蚕.这首谜语运用字词的歧义、双关,将事物的特点既形容出来了,又隐藏起来了。节,既是节气的节,又是节巴的节,节气是摸不着的,但在历书里却能看到一年二十四节气。在一年的两头(年初年末),天气是冰冷的,中间是夏季当然是火热的。
事谜是以人类或动物的活动为谜底的谜语。如:
●一条乌梢蛇,牙齿两三百,去时呜呜叫,转来落大雪。——谜底:锯木
●四个钉碰钉,八个叮咚叮,两头安拂尘,中间点明灯。——谜底:牛打架
●黑船装白米,送进衙门里,衙门八字开,空船转回来。
——谜底:嗑瓜子.这个谜语一针见血地揭露了反动官府对人民的压榨。
字谜是以汉字为谜底,运用别解、会意、拆拼、象形、分扣、反射等基本方法制作出的谜语,数量相当多。如:
●一边绿,一边红,一边喜雨,一边喜风,喜风的怕水,喜雨的怕虫。
——谜底:秋。这是一首以别解、会意、象形等多种方法制作的字谜。
●半边锅子煮芋头,掉落两个在外头。——谜底:心
●五十个人抬个字,抬去问孔子,孔子摇摇头,‘哪有这么大个字’。——谜底:伞
●上楼梯金钱不落,问苍天人在何处,恨王孙一直去了,罢冤家言去难留,悔当初吾错失口,只上交无下支,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如今不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丿消。——谜底: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一般是一个谜面和谜底组成一个谜语,但也有一个谜语中有几个谜面和谜底,叫“连环谜”。如:
●大姐说话先喝水,二姐说话先脱帽,三姐说话先挨刀,四姐说话雪花飘。
——谜底:毛笔、钢笔、铅笔、粉笔)。
外国也是有谜语的。我这里找到一个外国谜语故事――
在金字塔畔一块露出的巨大岩石头地雕刻着一个匍伏的狮身人面石雕,据说它就是传说中的斯芬达克斯。关于它还有一个猜谜故事。
这个狮身人面怪盘踞在一条通往开罗的必经之路上兴风作怪,凡遇到的人他都要提出一个谜语,凡是猜不着的,都作了它的美餐。但那条谜语非常奇特,没有人能够猜着,所以人们都不敢再走那条路了。要去开罗有非常急事的人都只好绕千里而去,或者干脆不去。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公子听说了这件事,他决定去试一试,别人都劝他不要去,因为去无异于送死。但他抱着为民除害的坚定信念执意要去。
斯芬达克斯一见有人来了,非常地高兴。看来又有一餐好吃,他照例出了那条谜语:“什么东西早上是四条腿,到了中午是两条腿,当太阳落山时又变为三条腿?”
“这个……”年轻人确实感到难猜。
“快点!”说着他就张开那血盆大口。恨不得一口把年轻人吞下。但他想这一顿是跑不了,还是看一看这小子有什么办法。
“是人。”
“什么!”他感到万分的惊慌,但仍不死心,“那是为什么?”
“因为人刚生下来还不会行走,所以他两手在地爬着走,这不是四条腿吗,当人长大些学会了走路,不是两条腿吗,当人老年迈之时走路必须拄着拐杖,这不就是三条腿吗。”
斯芬达克思被气得哑口无言,只得承认答对了,由于羞愧难当,他举手自尽了。从此这条路又恢复了往日的繁华。
现代人同样也是喜欢谜语的,或者说,谜语在以新的面貌在发展――
●一只乌龟盖了一座房子。(打一补钙品)(谜底:盖中盖)
●乌龟觉得房子不太好把它拆了,又重新盖了一座房子。(打一补钙品)
( 谜底:新盖中盖)
●乌龟觉得房子还是不太好又把它拆了,又重新盖了一座房子。觉得还是不太好又把它拆了,又重新盖了一座房子。就这样乌龟拆了又盖
、盖了又拆、拆了又盖、盖了又拆、拆了又盖、盖了又拆。(打一补钙品)(谜底:巨能盖)
●一片青草地
(猜一种植物)(谜底:没花-梅花)
●又一片青草地
(再猜一种植物)(谜底:也没花-野梅花)
●接着来了一群羊
(再猜一种植物)(谜底:草没-草莓)
●接着来了一群狼
(再猜一种植物)(谜底:羊没-杨梅)
也许你还没有发现,在现代生活中,谜语也能让我们得到休闲和美的享受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