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我们读诗 |
秋风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读王宜振的《秋风娃娃》
九月开学,到了一个年度的下学期。七年级是刚告别小学进入初中的第一个学期,同学们的思想、激情,还不可能随着夏天的过去而冷却下来,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同学、新的成长……这一切,都令我们觉得世界是大的,自己已长大了,但真的对秋天还没有什么感觉,依然是身着夏装,动不动就汗流浃背,淘气的同学还冲进教室打开电扇呢!直到中秋节前后,我们才仿佛和秋天、和秋风零距离地接触——有那么一点凉意,有那么一点微寒,有那么一点舒爽:早晚得穿夹衣了,晚上要盖被子了,蚊虫都躲起来了,树叶大部分黄了,风摇落了大部分枝头的叶片,脚踩在校园的落叶上,十分的宁静。——这样的接触,只能说是一种日常的生活感受。那么,我们怎样地从思想、语言、形象和美的方面来理解秋风呢?
在小学里,我们对秋天是有一些朦朦胧胧的了解的。江苏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7课《秋姑娘的信》:
“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一封写经南去的大雁,让它们路上多加小心。一封写给要冬眠的青蛙,盖好被子别着凉生病。一封写给贪玩的松鼠,快准备好充足的食品。再写一封给山村孩子,别忘了给小树裹上“冬衣”。咦,树上的枫叶都到哪儿去了?哈,全被秋姑娘写了信!
人教版第五册中《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按春、夏、秋、冬来写景:
“秋天,白桦和栎树的叶子变黄了,松柏显得更苍翠了。秋风吹来,落叶在林间飞舞。这时候,森林向人们献出了酸甜可口的葡萄,又香又脆的榛子,鲜嫩的蘑菇和木耳,还有人参等名贵药材。”
人教版第七册中《高大的皂荚树》里也专门写了“秋天,皂荚树上许许多多皂荚儿成熟了……”还是(六册)中的《院子里的悄悄话》有趣:“每当夜深人静,秋风吹来的时候,老槐树和小槐树就悄悄地说起话来。”说出一个童话来。
第七册中古诗《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那么,单单里写一个秋天里的风,怎么来写呢?
《秋风娃娃》首先说它是一个淘气的娃娃:悄悄地在小树林里钻来钻去的,跟绿叶儿亲嘴。它那一亲嘴,神奇的事就出现了:绿叶就变成了一枚枚金币!它可真是够“淘气”的,不仅把金币摇落一地,又轻轻地把金币抛直,这样,满天又飞起了神奇的金色蝴蝶,一只一只的,十分美丽!第一小节,第一分句,是一个总体的描绘,先说秋风娃娃“真够淘气”,也就是淘气得很,是个总起,然后讲了地理环境:小树林里。第二句是秋风娃娃的第一次神奇创造。第二节继续展示秋风娃娃的淘气:将金币摇落又抛起。第二分句写秋风娃娃的第二次神奇创造。整首诗的视觉点由大到小,如同电影镜头的推移,从树林的广角到亲嘴的特写,拉近之后又推开,成为中景:摇落一地,又抛起,接下来是追光灯一样地跟踪蝴蝶的群飞,最后又是一只一只的特写,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色彩动态和动态的变幻。
以上是这首《秋风娃娃》的内容。那么,这首诗的思想呢?什么思想?就是通过内容,作者要反映和传达出来的思想内容:秋风就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孩子,他也创造出灿烂美好的生活。也就是说:秋风充满着创造的生命力,他用他的活力创造出美好的生活!
至于语言嘛,现代新诗的语言不同于古诗,是采用现在白话来写的。我们在读这首《秋风娃娃》时,体会到每句都是押韵的。气、里、嘴、币、地、起、蝶、丽等字的韵母都相同,是“i”。这样密致的韵脚,似乎不是作者的刻意为之,但却若有若无地表现出一种歌谣的趣味,更接近于表达“娃娃”的情怀。它的诗句,就如同我们平时说的普通话一样,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清新活泼——这就是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形象生动是这首诗的最大特色。“钻”字,准确地表现了“风”的轻快、流动、自由;“悄悄地”表现了“风”的小巧、轻柔以及微寒的凉意。“亲一亲嘴”,极其生动地再现了“秋风”的天真烂漫和淘气的可爱。一个“摇”,一个“抛”,炼字的功夫极佳,细腻、准确、生动、活泼地刻画出秋风娃娃的动作神态。我们眼前,真的就可以看到一个淘气的娃娃在树林里奔跑、雀跃在树上树下蹦跳着呢!第二是树叶儿的形象,先是由绿叶变成了美好的金币,而后又变成了一只只飞起的蝴蝶,变化自然而贴切,神奇而美丽。这一番形象的刻画成功,由人(娃娃)而物(秋风),构建了一个生动活泼的秋风吹拂的意境,使人强烈地感受到秋风创造出的新的美好生活图景来啦。
全诗从思想到内容,从结构到语言,从形象到意境,都充分展现了秋天的美。让人记忆深刻的是诗人的想象,是多么的奇特、生动、美丽,津津有味地让人咀嚼到诗歌艺术的美妙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