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歌解读应是生命的深刻体验

(2006-07-05 08:34:35)
分类: 我们读诗
[暑热,头晕。忽想,门外凉风大作,阴云密布,沙石飞奔,枯叶败草狂走,一股冷气恹恹逼近————我知道这是我的直觉和期望:也非大侠将要来也!]
 
没有鳄鱼何来诗?
也 非


    几年以前,曾陪一友人去漂流。就在我们坐在漂流筏上,欣赏着沿途两岸秀美的景色之时,却不知,危险已悄悄逼近。原来,就在我们所乘漂流筏离岸不久,码头负责人就接到上游水库开闸泄洪,为了游客的安全,禁止放船的消息。而此时的我们还全然不知。
与我们同乘一筏的,还有来自北京的几位年轻帅哥与美女,“这样是漂流吗?和坐在船上有什么区别?”这是他们相互间的议论。
   “看,那是什么?”随着一位同船游客的惊呼,大家回头望去,天啊,后面滚滚呼啸而来的是一道一米多高的水墙。
“快,抓紧,女人和小孩坐中间来,快……”船老大一声接一声地命令着,脸上似乎变了颜色。
    漂流筏随着呼啸而来的水墙仿佛飞了出去……整个过程中,我的耳边是一声接一声的尖叫与惊呼!原本需要四个多小时的漂程,一个多小时就宣告结束。
筏停岸边的时候,我们全都面色苍白,手脚都好象在不停的哆嗦。
归途的车上,回过神来的我们相互对视,嘴里都在重复着同一句话:真是太惊险,太刺激了!
    此前此后,我在很多地方多次地漂流过,而只有那次,我感觉才算是一种真正的漂流,而其他的漂流,仅仅只是徒具“漂流”的名称而已。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如果没有了那次的那道该死的水墙,我想,我一定会认为所有的漂流都是一样,因为我不是一个探险者,我一生也许永远没有机会体验一次真正的漂流。
    由此,我想到了黄稻谷子先生所提到的关于鳄鱼池的故事,如果池中没有鳄鱼,小子最终能赢得美人归么?先生不以为然,我深以为然矣。
我们重看这首诗:
            十五只小鸟
            落在我的枝头
            在上面来来回回
            (七上八下地)
            飞来了
            却飞不走

   谷子所加的“七上八下”,按“独来读网”的招供:“我是由七上八下一词而产生写这个诗的想法”,说明谷子所加还真是作者的原意。
   这首小诗,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一种内心感受,如果我们把“十五”改成“一群”,我们读出的可能就不是“七上八下”,而可能是“忐忑不安”了。
对于这诗的好坏我暂且不做评论,我所想说的是,既然前面有了“十五”,既然谷子先生能从字里行间看出“七上八下”来,其他读者就未必看不出来?既然能看出,又何必要加上这句呢?
    可是这位作者先生因谷子所论,想法变了,他觉得加上梯子“倒觉得可用”了。
摩诘先生说:“如果魏也非先生在此,不痛敲他的头以示惩戒,我才不信。”
头我是不会敲的,但看到如此大好青年误入歧途,惋惜却是一定的。
我想,如果我在那次漂流途中,在水墙到来之前,如果有人搭个梯子把我接到岸上来,我肯定是不会拒绝的,但我想我从此也就失去了我那次真正漂流的体验了。
就如同跌入鳄鱼池的那青年一样,如果在池子上放上一个梯子,哪怕是放置几个高出水面的墩,我想,他也会借助的,而决不会在池中冒险。
    我们毕竟不是小学教师,我们不可能把任何一道题都从1+1=2开始推算起。
当你在学习1+2=3时,1+1=2就是梯子,可是我们在探讨诗歌的审美方式的时候,我们还需要7+8=15来做梯子吗?
    我觉得,在诗歌欣赏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把动态与静态的审美方式结合起来,如果我们抛弃动态的审美方式,只是去阅读而不调动自身的思维创作去进行填补,一味指望作者多一些再多一些的搭些梯子,我想那是永远也感受不到漂流的刺激,也不可能得到美女的青睐。也就是说,没有了鳄鱼的池子,怎么会有最美的美女——缪斯站在池边呢?
    而相反,如果我们只以动态审美方式进入,那就容易造成情感的失控,从而缺失东方诗歌含蓄的美学特征,也就很少能超越语言的现象的重围,从而无法进入纯粹的诗歌境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