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友情推介 |
二、寓言与状态
当代中国诗坛对现代汉语诗歌发展的思考有两个不同的向度。一个向度是寓言性的诗歌写作,另一具向度是状态性的诗歌写作。一般论者认为,第一种向度是延续了新汉语诗的传统,最近的传统是八十所代的诗歌,第二种向度则是带有先锋性质,是在第一种向度的边缘崛起的。面对几种向度强烈的牵引力,黄毛丫左右开弓,但有时也陷入茫然,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这在他诗歌中就表现出形式技巧语言结构等等方面的略显杂乱,没有章法可循。
寓言性诗歌写作换句话说就是对“启蒙”与“代言”的无尽追逐,说穿了也还就是“诗言志”传统的延续和变种。如果摒弃一些政治性功利性太强的因素,我还是坚持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很坏的传统。诗人们总是想倾诉些什么。这无可非议,如果他们仅仅只有抒情,这吸不过是空泛的情、无根的情,说到底是没有人文意义的情。从这个层面来看,我注意到了他的一组近作《封冻不住的中国年》,这三首诗刻意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年文化,对于“年”文化的深厚、博大都有很好的叙述。
然而,黄毛丫似乎在状态性诗歌写作向度上走得更远一些。他的很多诗是对一种“状态”的表述,是当下人的生存语境状态的表述,是对个体的体验与外在的世界的反应,在这类诗歌中他不再追逐寓言的构建,也放弃了寓言性诗歌写作的种种修辞与结构的策略与技巧,而在“状态”中解放了他的诗歌语言和诗歌精神。你如果按照传统的阅读尺度在他的这类诗歌里寻找“寓言”表达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在某种意义上,他纯洁了诗,也就是解放了诗,诗在他的那里终于成为了诗。
这种状态的诗至少具备这样几种物质:
(一)、它是由个体的体验出发,是来自一种无主体的个体的感觉、印象及思考,是对经验的反应,又是对超验的戏拟式的表述。
(二)、它是某种照像式的写实与抽象式的表现的混合,是对当下状态的有无数光斑折射的照像般的显影,是一种文化反应的无意识的书写的混合。它将实验与再现溶汇于一体。
(三)、它穿越雅俗、高级与通俗文化的边界,打碎禁忌,力图对语境进行无尽的即兴的抓取,是对现实碎片的自由拼贴。
(四)、它本身不间断地对诗本身进行解构,对语言进行反思,打破一切旧有的限制和边界。
这里我想引用他的一首“怪诗”:
摄影入门
第一章 报纸的通光量
第二章 送礼的快门及自拍
第三章 太阳的逆光
第四章 脸的高调子
第五章 观察领导的角度
领袖遗像曝光 (黑白)
儿子的大眼睛 (特写)
全家福 (构图)
第六章 吻的抓拍
第七章 走私的暗房
第八章 停电的B门
第九章 梦魇的色谱分析
第十章 爱情的灰调子与浮雕效果
跋 简论该死的眼睛
黄毛丫把它的这首诗和另外几首诗称之为“现代讽刺实验诗”,并自编为集,取名《现代装饰》。对这首诗,我想我们只极阅读,只有体验,不要去分析、去解读,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不由自主的感觉、滋味。
刻意对当下状态进行表述,正是黄毛丫诗歌的先锋性特质所在,但是这也给他的诗歌带来了一种毛病(实际上这也是当代汉语诗坛先锋派诗歌中都存在的毛病),就是仅仅停留在原生状态,反复刻意地表述原生状态,而缺乏更深层次的反思,缺乏升华。当然,前面我已说过,黄毛丫是在寓言与状态之间交叉进行,他处在两个边缘地带,默默地进行着自己的诗歌实验,他既没完全放弃对寓言的构建,也未放弃对状态的表述,他在徘徊,在思考,在冷峻地操作自己的诗歌。因此这也就给我下面的论述提供了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