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先锋的边缘徘徊和操作——黄毛丫诗歌批评-6

(2006-03-04 22:12:32)
分类: 友情推介

二、寓言与状态

 

当代中国诗坛对现代汉语诗歌发展的思考有两个不同的向度。一个向度是寓言性的诗歌写作,另一具向度是状态性的诗歌写作。一般论者认为,第一种向度是延续了新汉语诗的传统,最近的传统是八十所代的诗歌,第二种向度则是带有先锋性质,是在第一种向度的边缘崛起的。面对几种向度强烈的牵引力,黄毛丫左右开弓,但有时也陷入茫然,莫衷一是,无所适从。这在他诗歌中就表现出形式技巧语言结构等等方面的略显杂乱,没有章法可循。

寓言性诗歌写作换句话说就是对“启蒙”与“代言”的无尽追逐,说穿了也还就是“诗言志”传统的延续和变种。如果摒弃一些政治性功利性太强的因素,我还是坚持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很坏的传统。诗人们总是想倾诉些什么。这无可非议,如果他们仅仅只有抒情,这吸不过是空泛的情、无根的情,说到底是没有人文意义的情。从这个层面来看,我注意到了他的一组近作《封冻不住的中国年》,这三首诗刻意为我们展示了中国的年文化,对于“年”文化的深厚、博大都有很好的叙述。

然而,黄毛丫似乎在状态性诗歌写作向度上走得更远一些。他的很多诗是对一种“状态”的表述,是当下人的生存语境状态的表述,是对个体的体验与外在的世界的反应,在这类诗歌中他不再追逐寓言的构建,也放弃了寓言性诗歌写作的种种修辞与结构的策略与技巧,而在“状态”中解放了他的诗歌语言和诗歌精神。你如果按照传统的阅读尺度在他的这类诗歌里寻找“寓言”表达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甚至是不可能的了,在某种意义上,他纯洁了诗,也就是解放了诗,诗在他的那里终于成为了诗。

这种状态的诗至少具备这样几种物质:

(一)、它是由个体的体验出发,是来自一种无主体的个体的感觉、印象及思考,是对经验的反应,又是对超验的戏拟式的表述。

(二)、它是某种照像式的写实与抽象式的表现的混合,是对当下状态的有无数光斑折射的照像般的显影,是一种文化反应的无意识的书写的混合。它将实验与再现溶汇于一体。

(三)、它穿越雅俗、高级与通俗文化的边界,打碎禁忌,力图对语境进行无尽的即兴的抓取,是对现实碎片的自由拼贴。

(四)、它本身不间断地对诗本身进行解构,对语言进行反思,打破一切旧有的限制和边界。

 

这里我想引用他的一首“怪诗”:

 

摄影入门

 

     相人术略之源流考

第一章  报纸的通光量

第二章  送礼的快门及自拍

第三章  太阳的逆光

第四章  脸的高调子

第五章  观察领导的角度

    插页(示例)

     领袖遗像曝光 (黑白)

     儿子的大眼睛 (特写)

      情人之裸体照 (彩色)

     全家福    (构图)

第六章  吻的抓拍

第七章  走私的暗房

第八章  停电的B门

第九章  梦魇的色谱分析

第十章  爱情的灰调子与浮雕效果

  简论该死的眼睛

 

黄毛丫把它的这首诗和另外几首诗称之为“现代讽刺实验诗”,并自编为集,取名《现代装饰》。对这首诗,我想我们只极阅读,只有体验,不要去分析、去解读,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不由自主的感觉、滋味。

刻意对当下状态进行表述,正是黄毛丫诗歌的先锋性特质所在,但是这也给他的诗歌带来了一种毛病(实际上这也是当代汉语诗坛先锋派诗歌中都存在的毛病),就是仅仅停留在原生状态,反复刻意地表述原生状态,而缺乏更深层次的反思,缺乏升华。当然,前面我已说过,黄毛丫是在寓言与状态之间交叉进行,他处在两个边缘地带,默默地进行着自己的诗歌实验,他既没完全放弃对寓言的构建,也未放弃对状态的表述,他在徘徊,在思考,在冷峻地操作自己的诗歌。因此这也就给我下面的论述提供了可能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