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来有五大“惊奇”——专访博思艾伦大中华区总裁谢祖墀 |
2006-11-24
13:28:52 |
■ 本报记者 侯捷宁 “中国的经营环境并不是静止不变的,中国正迅速地从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在全球快速增长的经济环境下,过去10年中学到的经验教训不一定能用在未来的10年,在试图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同时,国外企业要想取得成功,完全取决于他们能否深入了解中国竞争对手的思维方式”,国际知名的企业及政府咨询服务机构博思艾伦的大中华区总裁谢祖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表示。 他指出,中国未来有五大“惊奇”,并向记者详细的描述了中国未来的五大“惊奇”。 企业家在迅速崛起 中国强大的企业家精神正在促使众多的企业摆脱低成本商品生产商的身份。在物质需求的推动下,年轻的中国商人渴望能够跟上世界的发展步伐。其中一些人已经开始为自己的行业从低成本的生产商向品牌企业的转变奠定基础。某些行业已经逐渐发展成熟,而他们的西方同行则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才达到同样的水平。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将以大多数观察家无法预料的速度发展形成复杂的供应链体系、品牌、研究实验室和金融基础设施。 无畏的实验主义者 在中国,对研究和开发工作的金融支持也正在迅速地增长,使中国成为当今全球第三大研发投资国。中国当地的政府已经提供了企业培育环境,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低廉的租金和技术基础设施。国家教育部还提供资金支持来增加技术性大学的数量和整体素质。同时还引进奖励机制,鼓励大学、教授和留学归国学生将他们的研究商业化。与风险较低的西方同行相比,中国的改革者们更愿意从失败中找到机会和汲取经验。 丰富的人才累积 如今,在海外接受培训和旅居海外的管理人才回到家乡寻求职业发展的同时,也为中国企业的管理层带来了诚信、领导能力、财务与市场营销技能。另一方面,中国政府意识到,为了使刚刚起步的企业或者国有企业走向国际擂台,政府需要通过将管理层人员送往国内或海外顶尖的学术机构进行管理和领导能力的培训,来培养强大的管理能力。 走出关系圈 传统智慧把“关系”说得神乎其神,但这个词通常的含意是在关系、偏袒以及赞助的基础上获得成功。而如今的行业相对来说不受束缚,透明度和品质未然成风。因此,许多中国企业自愿进行并购,以获得海外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治理结构,而一些国有企业特地为了改善业绩而开始进行私有化。 中国在海外发展的雄心 在通过增加海外投资,为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和工业化进程加速方面,中国扮演着关键的角色。这一现象背后显然有两大目标:保证石油与原材料之类的能源供应,进入新市场;获得新技能和技术能力。这并不是通过世界银行风格的大手笔投资活动而进行,而是通过私人投资的形式。 推动这一潮流的力量势不可挡。对中国的成功所需的素质,世界各地最精明的企业行政人员都表示愿意赞同,强烈的企业家精神、不受束缚的实验精神、高昂的斗志、面对外来领导力与联盟合作的开放心态,以及对新兴市场的关注。 |
前一篇:蓝海巡航策略营在首经贸开营
后一篇:许怀哲带着美德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