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大部分人对贺兰山的记忆,无非是缘于岳飞的这首壮怀激烈的《满江红》了。去之前,看地图,知道贺兰山就在银川的边上,但是对贺兰山并不抱太多的奢望。所有去过的地方,山并不是我的最爱,亦或是黄山,也不过云云。更何况贺兰山还没够上“五岳”呐。只是拜《满江红》之赐,“贺兰山”就和无数悲怆的意象联系在一起,多少还是有些神秘色彩。 加之,最近心情有些不同,很想抛却些缠绵悱恻的心事,所以对贺兰山的期望就确实有些不一样。
贺兰山是内蒙阿拉善左旗和银川之间的一道天然分水岭,因为要到阿拉善左旗去办事,所以我们要驾车翻越贺兰山,从贺兰山的腹地里穿过。 “贺兰”一词据说是蒙古语“赫兰”的转音,其意为“骏马”。贺兰山在银川西部30公里处,在银川市区就可以隐隐约约看见。银川人称贺兰山为宝疙瘩,说贺兰山浑身上下全是宝。聪明的银川人还修了一条超宽的八车道,名曰北京路,直抵贺兰山脚下,拉近了与贺兰山的距离。
因为是平原,也因为初春的宁夏异常的空旷、荒凉,早晨的阳光格外的灿烂、通透,所以在北京路口一眼就可以望到贺兰山的全貌,山峰连绵,巍峨起伏,象一道屏风,横亘在银川平原的尽头,的确像一匹飞奔的骏马。走进了,发现贺兰山真是一座奇特的山。看上去并不如何高,也不像别的山几乎都是由低到高,逶迤绵延,贺兰山是没什么过渡的,一下子拔地而起,就像是人为在那里筑了一道纵贯南北的城墙。凛冽,彪悍,干脆,大气,斩钉截铁,一点都不拖泥带水,丝毫都不缠绵悱恻,是我喜欢的那种男人的样子。
尤其是它的山体,裸露,一览无疑。我所在城市就是山城,可是那些山常年都被树木所覆盖,连冬天也是如此。我旅游所到过的山(新疆的火焰山除外),都是当地的胜地,植被自然是最好的,山的形状、身子也都掩于森森树木中,郁郁葱葱,苍翠欲滴,哪里还见得到山的本来面目呢!
可是,贺兰山让我看见了,山的本质是这样的,没有葱茏茂盛的树木,没有迎风飞舞的草丛,可以不见一丝绿意,只有粗砺的石头,青黑的砂土,深深浅浅,沟壑纵横,裸露着,袒裎着,山脊嶙峋,一笔一画,都一眼到底,没有丝毫的伪装和掩饰,充满着力度,张扬着原始,像凝固的波涛,汹涌澎湃。
还有,在山口的,当年的长城、烽火台,历经千年风雨,虽是断垣残壁,仍顽强挺立,伸向苍茫的远方,使人徒生沧桑之感。
原以为自己已经不再会有心动,不再有感叹,麻木已经是一种常态。可是车行其中,就如美国西部电影,终于还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人的轻微。
这才是我心中的山!粗砺的,激烈的,宽广的,没有那么多的儿女情长的!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贺兰山脚下的土堆就是宏伟质朴厚重的西夏王陵


翻过贺兰山就是内蒙的阿拉善左旗,人迹稀少。

左旗的南寺,就在贺兰山脚下,很大,但是没有香客。

去南寺的路上,两边石壁上有岩画,非常的精美。值得一看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