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鞋教徒与光影人生(一) 白舞鞋与红舞鞋

(2008-08-14 23:12:52)
标签:

红舞鞋

红菱艳

舞者

比利

英国

分类: 幽梦影

 

 

鞋教徒与光影人生

 

不管是否认同进化论,都不能否认人类和动物最根本的区别是能够直立行走。这可是件大事情,意味着人的躯干不再平行于大地,人的大脑在身体的最顶端,五脏六腑悬挂着,摆脱了部分的地心引力。我们的后肢——双腿和脚承载着整个身体的重量。

 

双手能够使用工具,创造一切,而双脚除了支撑身体,直立行走,也有特别的禀赋,能够舞蹈,能够旅行,能够穿各种美丽的鞋子,在电影中走出它们的传奇。

 

(一)  白舞鞋与红舞鞋

《Billy Elliot舞出我天地》vs《The Red Shoes红菱艳》

 

舞者的生命里有两双鞋,一双是白舞鞋,一双是红舞鞋。一双是圣洁的天使,一双是热烈的魔鬼——普通人向来是把灵的世界这样形容的。好舞者穿着白鞋上天堂,坏舞者穿着红鞋走四方。

《舞出我天地》(2000年出品,英国)在某本热卖的影视刊物中被评为50大励志电影。这电影太好看了,每看一遍,我就哭一次,是幸福地哭——人在艺术中得救了。小时候曾经也练习过舞蹈,学过绘画,可惜没有坚持下去,但我也体会过那种快乐。艺术让人忘记自己,自己是不快乐的源泉。

 

话说回来,这部影片根本是为白舞鞋立传。话说1984年,北英格兰煤矿区正上演着轰轰烈烈的大罢工。11岁的比利“少年不识愁滋味”,在回家的路上蹦着跳着,脖子上挂着芭蕾鞋,上下轻盈地翻飞着,如同两只鸽子。到家之后,他又像藏最见不得人的东西一样,藏这双鞋子。这柔软如花的鞋子,带着小比利飞翔,成全了他的梦想,也为他引来烦恼。作为矿工的孩子,理应子承父业,戴着爸爸的红拳击手套,打出男子汉气概来。而他却混在穿白纱裙的女孩们中间练习脚尖立地,多么娘娘腔,导致班上的小“同志”对他青眼有加,引为同类。

 

胖舞蹈老师当初只是为了多挣50便士,把一双白鞋往他身上一扔,绝对没想到会扔出一个“白天鹅”来。比利一穿这鞋,便忘记自己是谁——“我感觉很好……一旦我进入,就像我忘了一切,身体消失了。就像一只飞翔的小鸟。像闪电。对,像闪电!”你听听,这鞋有带人上天的魔法,不是天使,是什么?

 

比利这种人天生有人会成全。满世界愤怒的罢工潮,拮据的家庭重担,爸爸和哥哥乃至整个蓝领阶层对艺术的偏见,也不是和他完全无关,他只是稍微地挣扎一下,然而加倍地投入到他的旋转中。胖老师第一个发现了他的才华,他的精神,然后无偿训练他,鼓励他参加英国皇家芭蕾舞学院演员的甑选。那小孩的第一反应:你是不是暗恋上我了。老师给了他一嘴巴。其实这又何尝不是暗恋,更是恋的最高段:根本不求回报,只求成全。当一个人取得所谓的成功时,如果他真懂感恩,绝对不会骄傲,不会迷失,因为这根本不是一个人的成功,是许多人的梦想成真。

 

当比利放弃甑选后,胖老师找上门来对质,爸爸和哥哥终于知道了他每天都在偷练芭蕾,也知道了他的牺牲。比利沉默着,咬着牙,跳着,蹦着。从屋顶下跳下来,还摔坏了脚。紧接着他拖着坏脚,穿着黑色的波鞋,在狭窄的街区里跳了一段愤怒的踢踏。这也许是对金.凯瑞(美国最伟大的音乐片男星)的另类致敬。比利被人们称之为矿区的金.凯瑞。圣诞节,爸爸把钢琴当柴烧了。为了排遣,他和朋友去俱乐部练习舞蹈。当爸爸找来,他没有扯着脖子,声撕力竭地表白舞蹈对他的重要性。他只是用足力气跳了一段自信、愤怒、兴奋的舞蹈,最终征服了爸爸。紧接着他又一路征服了英国皇家舞蹈学院。

 

影片结束时,成名后的他,跳的是《天鹅湖》。白发苍苍的爸爸和已然中年的哥哥看到了他惊艳的一跳。这白舞鞋成就了丑小鸭的天鹅梦。成了天鹅会不会也有痛苦?童话或者励志故事都不管这个问题。童话和励志故事都是Happy end。然而天鹅不仅有它的绝望,也有它的绝唱。《红菱艳》(1948年英国出品,第21届奥斯卡获奖作品)是个祖母级电影,是一曲天鹅的绝唱。

 

舞剧院老板问:“你为什么跳舞?”佩姬答:“就像你为什么活着。”这对话是女主人公的初次亮相,很偏执很个性吧。“不疯魔不成活”的艺术家在舞台上最辉煌,在现实中却最催人泪下。张国荣是最典型的例子,所以他能演活程蝶衣。人们总是被悲剧深深感动,但都不愿意自己爱的人遭遇悲剧。

 

要艺术?还是爱情?当全世界最好的舞者?还是一个人最好的妻子?职业女性的选择永远尖锐。何况佩姬是位爱舞如命的艺术家,更何况她遇上了偏执狂老板莱蒙托夫和超强占有欲的艺术家老公。

 

莱蒙托夫认为:没有一位伟大的舞蹈演员可以享受常人的爱情。他为佩姬量身定制了舞剧《红菱艳》。改编自安徒生童话:女孩某天穿上红舞鞋,就舞不停,舞到忘记一切,远离一切。直到生命耗尽,才可以脱下红舞鞋。看到这里,不难猜到佩姬的下场,她唯有殉爱,才能摆脱她内心中的红舞鞋。电影中用了长达十六分钟来表演者这个歌舞剧,非常精彩。

 

——打败自己的永远是心魔,而红舞鞋是艺术家的心魔。这个故事浓重的宿命论,压得我深感绝望。想起英国教育家尼尔说过:宁可要一个快乐的清洁工,也不要病态的学者。病态的艺术家又怎能是最好的艺术家?没有历练人生的艺术家又怎能懂得爱?没有爱,舞蹈只是一些没有灵魂的肢体动作。

 

鲜艳的红菱舞鞋是芭蕾艺术的象征。它有强大的诱惑力来掳获最好的舞者。它需要舞者幼年时就付出巨大的代价来练习,长大后又必须具有清教徒般的牺牲精神。穿上这双鞋,就只能舞下去,跳到死。有成千上万的人付出了,一生汲汲无名。悲观者看到失败者只落得一双走路外八的脚,乐观者看到舞者高贵的气质,挺拔的身姿,修长的脖颈,还有对艺术最忠诚的献祭。有过红舞鞋的人生一定不空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