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一名15岁“少年犯”的初次接触

(2006-09-27 09:46:50)
分类: 【看警察 说警察】
与一名15岁“少年犯”的初次接触『看警察  说警察』
 
与一名15岁“少年犯”的初次接触
 
□ 钱玮
 
  做公安宣传工作不到一年,一直处在摸索、入门阶段。不得不说,我深爱这份工作。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公安”这片不寻常天地里的点点滴滴,将是我今生最大的愿望。

  2006年8月的一天,我第一次随市电视台新闻部记者,来到宣化公安分局,跟踪报道一起抢劫团伙案。听办案民警介绍,这是一个由8人组成的抢劫犯罪团伙,多次抢劫作案,且抢劫数额巨大。经过宣化警方的连日奋战,日前,8名犯罪嫌疑人已悉数落网。

  一份有关案情介绍的材料送到我的手里,我仔细翻阅着。突然,一名嫌疑人的个人资料引起我的注意。钱某某,绰号洋洋,男,1991年7月7日出生,阳原县人。或许因为我们是同“姓”,或许是悔憾于他15岁的年龄,一种莫明的同情与伤感袭上心头。我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去见见他。

  根据拍摄需要,我们一行来到宣化分局看守所。走进看守所的大门,我的心情十分沉重。尽管与己无关,也许是“性情”中人吧。6名犯罪嫌疑人并排站在院子里,依据相貌,我一眼就认出了那个15岁的男孩。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儿。无论在校园、在课堂、在游乐场、或是与之陌路相逢,印象中的他都应该是一个可亲可爱的孩子。而此时的他,仿佛一只受惊吓的鸟,被圈在牢笼内。几分悔意,几分无措,几分惶恐,毫无隐藏地写在他那张俊秀的脸上。

  预审室里,我与他相对而坐。开始了一段荡涤心灵地交谈。

  “你是阳原人,怎么到宣化来的?”
  “经人介绍,到宣化找工作。”
  “离家多长时间?”
  “一个多月。”
  “为什么不上学?”
  “念不进去。”
  “什么时候辍学的?”
  “初二。”
  “你知道韩某某(主犯)是干什么的吗?”
  “朋友介绍,说他是贩煤的。”
  “你参与这个团伙作案几次?”
  “只有这一次。”
  “那天抢劫,你事先知道吗?”
  “不知道,同伙的人说是去帮姓韩的讨要别人欠他的煤款。”
  “家里人知道你现在的情况,来看过你吗?”
  “没有。”
  “父母是做什么的?”
  “父亲在煤场工作,母亲在家。”
  “你觉得他们关心你、爱你吗?”
  “爱!”

  男孩双手掩目,泪水顺着手臂滑落。我的眼眶也随之湿润,不由为之惋惜,为之哀叹。一时间,愤怒地心绪充斥着我的心,责骂的音符在我的咽喉跳跃。“这个无知的孩子,怎么这么傻呀,难道连一点判断力,辨别力都没有吗?这帮人性泯灭的家伙,怎么会把目标盯在一个15岁孩子的身上,让他参与犯罪。”

  几分钟的沉默。

  “如果有一天,你从这里出去,最想见的人是谁?”
  “受害人。”
  “为什么?”
  “我要向他们忏悔。我给他们带来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然后呢?”
  “找一份工作,重新做人。”

  同事老宋进来喊我,我走到大门口,仍然放心不下。转过身,再一次站在预审室特有的铁栅栏外,对他说:“孩子,记住你最后的承诺。”

  回来的路上,我一直无语,老宋和同来的记者调侃着什么,我毫无兴趣。也许是他们经常拍摄这样的专题,也许他们已习惯于面对形形色色的犯罪嫌疑人。一上午的拍摄采访如过眼烟云,在他们的脑海中似乎没有任何痕迹。而我却不然。这是我第一次深入基层采访,也是第一次直面犯罪嫌疑人,而且还是一个少年。且不说出于职业的敏感,还是基于这份职业所赋予我的特殊职责。仅仅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社会人,我不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万分担忧。曾经读过许多解析青少年犯罪的文章。青少年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对事物的鉴别力、判断力尚不成熟。极易受外界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偏离人生轨道。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正确的引导,良好的教育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石。不可置否,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庭、学校承担着同等重要的责任。犯罪嫌疑人钱某某,稀里糊涂地充当了抢劫团伙的成员。对于他自己是太可悲了。这充分地暴露出他对事物缺乏正确的认知力与判断力,以及对自己行为的约束力。这与他半道辍学,文化水平低是分不开的。而家庭又给了他什么?一个15岁的孩子,独自一人离家近两月,父母却不曾问津自己的儿子究竟在做什么?做父母的责任何在?难道家庭对于他的责任就是解决温饱吗?说到这儿,我理解了钱某某所说的父母“爱”他的含义。父母的“爱”对他就是放任,就是纵容。我们不求每一个家庭都培养出“国家栋梁”、“社会名流”,但培养一个行的端,走的正,靠自己的双手挣钱吃饭的人,应该不是件难事吧。不知钱某某的父母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失职,尽早醒悟,来看看自己的儿子,让儿子感到自己并没有被家庭抛弃,帮他树立重新做人的信心和决心。

  毫无疑问,钱某某走上今天这条违法路,学校同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初二辍学,显然学校没有完全对他履行教育的义务。倘若我们的学校,我们神圣的园丁能够给他多一份关爱,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引导,多一点感情投入,将他厌学的情绪扼杀在萌芽状态,或许他不会误入歧途。在此,我想对全社会、每一所学校、每一个家庭大声呼吁:请关心青少年的成长,他们是田地里的禾苗,需要阳光雨露;他们是穴巢里的雏鸟,需要母亲的疼爱与呵护。他们是祖国的未来,人类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关心关爱青少年,为他们构建和谐、温馨、健康的成长环境。但愿象钱某某这样的悲剧人生不要再重演。
与一名15岁“少年犯”的初次接触 张家口市公安局选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