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飞机一起飞,人的命就不是自己的了

(2009-06-03 10:06:10)
标签:

法航

空难

杂谈

人,活着需要勇气,

 

有的时候,需要的则是——运气……

 

飞机一起飞,人的命就不是自己的了

 

航A330没有顺利返航,机上228个生命终结大西洋。人类的死亡有无数种方式,其他的都可以称为“升天”,惟有空难是“从天而降”。

 

人们如此关注空难并非其致人于死亡的独特方式,也非其致人于死亡的绝对数字。同为交通工具,近10年每年全世界死于车祸的人都至少以数十万计(其中印度和中国两个世界上人口最为众多的国度都在10万以上);而全世界死于空难的人数从上世纪90年代的平均每年1128人呈直线下降的趋势——过去的2008年,这个数字为539人。

 

2008年死亡事故率为每130万次飞行中发生1次死亡事故;至于近20年每百万乘客的死亡人数,如下图所示,其中2008年大体每650万乘客中有1人死于空难

 

飞机一起飞,人的命就不是自己的了

 

关于空难,永远都拥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概率解释——1,小概率事件;2,大概率死亡。前者可以“小”到微乎其微,而后者却可以“大”到无以复加。

 

从某种层面上说,人们对于买彩票中大奖的心存畅想与人们对飞行空难的心存恐惧,本质上是一种心理认知轨迹——有意无意忽略了其中的“小概率”,而注意力集中在其中的“大概率”。

 

人类发明飞行器的初衷并不是为了以更快的速度或更短的时间抵达目的地,而仅仅是为了“像鸟儿一样飞翔在天空”;就好比人类发明火药的时候也不是为了更有力地自相残杀,而仅仅是为了以美丽的烟花点亮黑暗的夜空。

 

只不过,后来——当类似的初衷发生某种剧变之后,死亡随之出现;人类伟大的发明,也由此演绎为人类“死亡方式”的创新。相比之下,空难还是猛于枪炮。人即使中弹不见得一定中弹身亡,但“中”了空难却几无生还。

 

不得不说,人之于“命”的掌控力,在飞机起飞的那一刻变得无比微弱。你根本就无法扼住命运的咽喉,因为你根本无法扼住飞机的“咽喉”。有一些人拒绝坐飞机,他(她)们可能被视为“胆小如鼠者”甚至“心理病变者”,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他(她)们又都可谓是“拒绝失去自己命运掌控力的人”。

 

于是我由衷佩服那些飞行员和空姐以及空少——选择一份工作的同时,也等于同时放弃了自己对命运的一份掌握;大多数人靠天吃饭,一部分人靠天活着。

 

想起一句话:“人吃饭是为了活着,而不是活着为了吃饭”。

 

每天依然会有无数人搭乘各种型号的飞机,即使每天都发生不可逆转的空难,这是许多人生命旅途中不可回避的路段,只不过“驿站”和“坟墓”之间的距离因此无限接近。

 

原本挂在天上的星星都会瞬间陨落,况乎从地上腾空而起的飞机?空难基本上是无法抗拒的——万事皆概率,“完事”才知概率。

 

倒没有什么可怕的,只是有些问题必须开始足够的意识。比如,今后如果你一定要搭乘飞机,别忘了在离家前往机场的时候,亲吻一下你的妻子、老公尤其孩子,然后将你所有的银行卡以及密码放在家中相对显眼的位置。

 

这是一种责任,准确说,一种爱的表达;也许还可以成为一种“爱的保佑”。

 

愿:死者安息;生者安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