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洙难道和陶伟有“仇”吗?

标签:
亚冠国安李章洙陶伟体育 |
我和李章洙没“仇”,
但不敢肯定李章洙和陶伟有没有“仇”……
李章洙又要向北京球迷道歉了吧?
“态度决定一切”,此言貌似真理,事实上充其量是一个“不完全真理”。一如每一次比赛没踢好,李章洙都会用道歉的方式来显示自己的“态度”,问题是,这样的“态度”又能决定什么“一切”呢?
在北京乃至全国媒体评论中,我大概是最早对李章洙执教能力提出质疑的人。即便过去两个赛季北京国安在韩国人的带领下先后夺取过一次亚军和一次第三名,即便上至国安高层、下至北京球迷拥有着无数李章洙的粉丝。
单论战绩,联赛亚军、第三名对于北京国安来说真的很新鲜吗?14年前,金志扬率队就曾夺取过亚军;而李章洙执教国安之前,国安更是曾先后4次排名联赛第三;至于在洲际赛场上,北京国安“逢韩必败”的历史依然延续,本场比赛的失利倒是让韩国球队改变了过去5年客场“逢中不胜”的历史——换句话说,李章洙从来没有能够真正超越过国安的历史,最多不过是某种“重复”。
当然,战绩不代表一名主教练的一切;虽在战绩上没有超越历史往绩,若能在战术打法、临场指挥、训练水平等环节上有所突破,也当是一种积极地作用体现。接下来的问题变得很简单:李章洙手下的这支北京国安真的树立起鲜明、清晰的战术打法了吗?在排兵布阵、临场指挥方面又展示出灵活多变、有的放矢了吗?
答案显而易见;否则,北京球迷根本听不到那么多次的“道歉”。
不久之前我曾撰文直白指出:李章洙留给北京国安一片“战术沙漠”。客观分析,韩国人在体能训练方面确有所长,在鼓舞斗志方面也确有所长;当一支球队体能充沛、拼劲十足的时候,其整体防守自然差不到哪去。说白了,在中超赛场上,只要你能跑、能拼,能抢、能铲……球门就不会偶轻易被对手打破,更何况北京国安还拥有着徐云龙、张永海、杨智这样国内优秀的后防球员。
进攻则不同,真正考验一名主教练功力最主要的衡量标准,即是看起是否能给一支球队的进攻带来新的气象,原因很简单,如果只要能跑、能拼,能抢、能铲就可以破门得分的话,那么“一名长跑教练+一名搏击教练”就足以联手带出一支攻无不克的球队了。
李章洙时代的北京国安,仔细回忆一下,真的有成熟、清晰的进攻打法吗?如果有,又是什么呢?作为曼联的粉丝,李章洙从红魔身上照猫画虎学了个边路进攻套路——把阎相闯当“C罗”、把王长庆当“纳尼”,把小格里菲斯当“朴智星”、把杜文辉当“吉格斯”……一上场就死抱着左右两个边线上下翻飞,看上去挺唬人,但不过是皮毛而已——
没有边中结合、没有大范围转移、没有边后卫助攻……单靠两个所谓的边锋一通狂突就想一马平川直捣龙门,曼联的进攻是这么踢的吗?C罗、纳尼、朴智星、吉格斯们有这么“大”的本事吗?
阵地进攻没办法,反击快攻没套路,包括定位球进攻也没什么设计,北京国安打到哪算哪的进攻形态几乎一直没有改变,进球大都也都是靠场上球员的个人能力发挥,毕竟北京国安在人员组成上还算是兵强马壮,问题是,这样的人员配置真的只配踢出这样简单而粗糙的足球?
如果说战术训练“没东西”,若能在排兵布阵上知人善任,在临场指挥中审时度势,李章洙尚且可以掩盖一些执教能力的不足。很遗憾,韩国人固执的性格成为其实现上述两点的最大障碍。
两个赛季,双线作战,均曾固守着“一套阵容包打天下”,不仅主力阵容雷打不动,连换人都如出一辙,任何赛前对手根本不用动任何脑筋、做任何预案就足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战术部署,等同于授人以柄;直到一套阵容打不了天下了,才极不情愿地做出改变,另辟蹊径启用替补球员;一而再、再而三,好一个不撞南墙不回头!
李章洙在临场指挥上的犹犹豫豫,与其平日的气宇轩昂往往形成莫大的反差。每每场上形势不乐观,急需换人调整,主场球迷包括电视解说都异口同声发出“换人”吼声的时候,李章洙十有八九依然按兵不动,感觉换人名额比“工作合同”还宝贵似的。
不是说球迷、解说员比李章洙“强”,但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循环往复,你作为一名主教练比球迷、解说员的“强”,又体现在哪里呢?
亚冠主场对韩国蔚山现代,场上国安球员没拼吗?黄博文脚腕子都拼折了,王长庆拼得都快吐血了,再拼就得回家取菜刀了;北京国安真正暴露的问题是进攻缺乏组织性、条理性,主场作战,整个上半场只有区区一次射门,难道还不能说明一切吗?
放眼整个北京国安,如果有、且只有一个人能让中前场进攻变得合理有序,有、且只有一个人能为前锋输送出威胁传球,难道这个人不正是陶伟吗?也许其他场上球员都比陶伟更能跑、能拼、能抢、能铲,但光靠跑、拼、抢、铲,就可能击败韩国球队吗?在体力和精神方面,韩国人都可以和德国人抗衡,你一中国球队非要如法炮制,不是班门弄斧、东施效颦,又是什么呢?
下半场开始不久,国安进攻仍无起色,工体数万人已经开始呼喊“陶伟”的名字了,当时场上比分尚且是0:0,即便李章洙因身在其中而不识庐山真面目,若能从善如流及时果断换上陶伟,不敢说国安此役一定能免遭失败,至少可以拥有更多威胁对方球门的机会吧。
李章洙终于想起了陶伟——在球门被对手打破,0:1落后时间又所剩无几的时候,这是一件非常可笑的事情,可笑到在被当做“救世主”换上场“收拾残局”的时候,陶伟的脸上都挂着一丝无奈的“冷笑”。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孩子死了,奶妈来了”……每每在比分落后时换上陶伟,目的无非是要加强进攻、谋求进球,难道比分没有落后的时候,就不需要加强进攻、不需要谋求进球?果真如此,你的“攻势足球”的风采在哪?你的“必拿三分”的誓言又在哪?
陶伟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一次摆脱后传中、一次脚后跟妙传,先后为队友创造出绝好的攻门机会——那几乎也是北京国安全场比赛最好的、仅有的两次接近得分的机会。
真搞不懂李章洙这么做究竟是为什么?如果没有陶伟的替补上场出手相助,联赛主场对江苏顺天那场比赛所谓的“不败”纪录恐早已作古;遗憾的是,李章洙像极一个“好了伤疤忘了疼”的人。
赛后陶伟现场接受CCTV5采访时说:“足球光有态度是不够的,还应该有打法……”。此言极是!这支北京国安从来就不缺乏“态度”,缺的正是——“打法”。
陶伟原本是北京国安仅有的“打法”,不想李章洙却视其为“鸡肋”,壮士断腕吗?还是自毁长城以及前程呢?
李章洙又该向北京球迷道歉了吧?套用一句话:如果道歉管用,还要教练干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