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遭90后炮轰属标准的鸡同鸭讲
标签:
娱乐 |
连80后都说服不了,
还招惹哪门子90后呢?
如果不是网上闲逛偶然看到《90后炮轰高晓松》的标题,我还以为小松高同志时下依然与美利坚合众国人民一起奋战在大洋彼岸抗击金融危机的前线呢。
高晓松与我同龄,1969年生人,这是一个尴尬的出生年份,想往70后上我靠都我靠不上;若早年间循规蹈矩安分守己,如今我们即使拥有个把90后的子女都乃稀松平常之事。
湖南卫视某娱乐节目,当60后的高晓松与一位90后的小女孩唇枪舌剑的时候,那基本上相当于“一条代沟引发的纠纷”——家庭内部的“父女矛盾”;若真想公之于众,最应该上我主持的BTV生活频道的《生活广角》,请俩仨心理专家、教育专家现场给调解一下。
高晓松以评委身份点评年轻歌手的作品有“口水歌”之嫌,台下90后小女孩当即反驳说《同桌的你》才是“口水歌”,于是人们便领略了一场有关口水歌的口水,只不过两者口水的年份相差20余年。
要么彼此理解,要么形同陌路,千万别想着相互说服——我以为,这就是一个“后”与另一个“后”的相处之道。让一个90后认同《同桌的你》,就如同让一个60后接受劲舞团,这不是扯王八犊子嘛。
高晓松或许忘了,当年他一把鼻涕一把泪写下《同桌的你》的时候,高中生谈恋爱都凤毛麟角,现在呢?小学生交朋友、初中生试云雨都见怪不怪,90后的孩子谁还在乎——谁娶了多愁善感的谁,谁看了谁的日记,谁把谁的长发盘起,谁又给谁做了嫁衣呢?
说实话,我要是90后我也会认定《同桌的你》是“口水歌”,就好比我是60后当初也认为“九九那个艳阳天来哟,十八岁的哥哥坐在那小河边”是“口水歌”一样。这太自然了,比大自然都自然。
俗话说:欺老不欺小。什么年代的人就和什么年代的人说话,好歹还有可能找到一些契合,除非你是她爹地,她是你闺女,否则,八竿子打不着的,非要掰扯出个孰是孰非,鸡同鸭讲,听着都跟天书似的。
口水歌就口水歌吧,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日本人还有喝尿的呢;萝卜青菜,各有所爱,爱咋咋地吧,《同桌的你》又不是《国歌》或者《国际歌》;再者说,你就是现在让90后的孩子唱《国歌》或者《国际歌》,又有几个能把词儿唱全的呢?
高晓松同志也是不长记性,几年前与80后的韩寒都不可同日而“语”,而今却还想说服90后;你问80后的韩寒敢让90后的孩子们惟其马首是瞻吗?
N0后的就和N0后的交流沟通,各行其道不同不足与谋,比如你是60后想唱《同桌的你》,那唱就好了;她是90后想唱“同床的你”,唱就是了……什么时候见面了,人家小孩子能亲切地叫你声“口水哥”,就已算给足你面子了。
口水歌总比口水强点,毕竟时代不同了。或许我们这些40岁上下的人还在怀念着当初白衣飘飘的年代,而现在的孩子肯定还以为那是个“闹鬼”的年代呢。
高晓松,跟我学好不啦——不要和陌生的“孩子”说话,赶紧回家抱自己的孩子去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