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科特将小贝逼到角落 卡佩罗让英格兰很意大利

标签:
体育 |
在卡佩罗的足球辞典里,
没有“大胜”和“小胜”的词条,惟有“取胜”!
英格兰人将以一种快乐的心情迎接“9·11”的到来,此前一天他们曾自言“比美国人还恐慌”。
三狮军团没有在同一个地方摔倒第三次,客场4:1击败克罗地亚堪称成功复仇;沃尔科特则连续三次将皮球送进仇人的网底,对于克罗地亚人而言,这位19岁的枪手演绎的完全是一次不折不扣的“恐怖袭击”。
复仇与卡佩罗无关,意大利人所要做的只是率领球队继续向南非挺进;甚至4:1的大比分也没有让其有多么的喜出望外——卡佩罗的足球辞典里从来就没有“大胜”和“小胜”的词条。
当初英格兰人斥重金诚邀卡佩罗入主的时候,想必已经做好接受卡氏足球哲学的心理准备,用英国媒体的话形容就是:我们需要面对“明智的丑陋”。
这或许就是英格兰人和西班牙人之间的区别,这点区别对于多年以来踢法“伪华丽”、战绩“真黯淡”的英格兰足球来说,显得尤其明智。
比赛是90分钟,但真正具有战术价值的比赛只有前60分钟。当罗伯特-科瓦奇被红牌罚下之后的6分钟——第59分钟沃尔科特的第二粒进球将比分扩大至2:0的时候,实际上比赛已经可以提前宣告结束了。
前60分钟是卡佩罗战术思想完全浸透英格兰的一个小时,你可以注意到英格兰有别于以往的防守体系构置——阿·科尔和布朗两名边后卫绝少助攻至前场,与此同时兰帕德和巴里两名中前卫也很少攻到对方禁区前沿,由攻转守的时候两名边前卫沃尔科特和乔·科尔迅速回撤,8人防守体系环环相扣,很混凝土、很意大利。
克罗地亚人原本灵活机动的进攻在英格兰“类意大利式”防守面前失去了活力和灵性——中路渗透碰壁、边路进攻受阻,即便中场传递配合依然可以用流畅概括,但一旦进入对方门前30区域之后便很难再寻找到足够清晰的方向。
卡佩罗对英格兰的改造从防守开始,对症下药,在稳固防守的基础上不追求进攻的场面而追求进攻的效率——上半场2次射门、2次射正、1粒进球;全场比赛9次射门、7次射正、3粒进球,似乎没有比这样的数据更能凸显“效率”二字。
所有人都在赞美沃尔科特,英格兰新7号门前冷静且精准的射术的确令人耳目一新,而事实上在英格兰进攻体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重要的是鲁尼。当兰帕德因联手巴里更多照顾中后场防守不再频频压上的时候,鲁尼在大部分时间里扮演着全队进攻组织者的角色,4粒进球全部与之有关——打进一球、直接助攻两球,包括沃尔科特的第一粒进球也是缘自于其中路直塞迫使对方后卫解围失误。
确切说是鲁尼托起沃尔科特,卡佩罗因此在感谢温格培养了沃尔科特的同时,也当感谢弗格森锻造了鲁尼,让曾经毛躁随性的天才少年逐渐拥有了一份成熟、冷静以及宝贵的责任感与团队精神。
“英超联赛”与“英格兰队”,两个过去相去甚远的概念,因“温格-沃尔科特-卡佩罗”和“弗格森-鲁尼-卡佩罗”几者之间的勾连,带给人以一种“越走越近”的新趋势。
一场大比分接近完美的复仇之战,会不会让英格兰人瞬间提升胃口?比如现在就开始期待三狮军团下一轮主场对阵弱旅哈萨克笃定再度上演疯狂进球的大片。
这样的想象再美妙恐怕也非卡佩罗所想。除非到了需要计算净胜球的时候,在意大利人眼中1:0和4:0之间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而若在1:0和4:1两个比分之间选择,其更喜欢的显然是前者。
顺便说一下,尽管沃尔科特出色的发挥将贝克汉姆逼到了角落,尽管此后一段时间沃尔科特将牢牢占据右边前卫的首发位置,但相信卡佩罗不会即刻轻易抛弃贝克汉姆,倒不是缘于其当年执教皇马时有过类似血的教训,而在于沃尔科特毕竟还年轻,状态发挥起伏不定很难规避;别忘了,连鲁尼在国家队都曾有过长达11个月的“进球荒”。
贝克汉姆还没到彻底封刀的地步——未来某一天,当沃尔科特找不到感觉的时候,当英格兰队等不来进球的时候,或许就将是贝克汉姆弯刀再出鞘的时候。
道理很简单,也许巴西、阿根廷进球不需要定位球,英格兰则肯定需要;否则特里和费迪南德的价值体现又如何实现最大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