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澳大利亚从“袋鼠”变成“刺猬”

(2008-03-25 20:21:20)
标签:

体育

题记:

 

在中国队行将展开轰轰烈烈的“捕鼠行动”的时候

 

澳大利亚人已悄然从“袋鼠”变成了一只“刺猬”……

 

当澳大利亚从“袋鼠”变成“刺猬”

 

时、地利、人和……所有一切的利好似乎都已纷至沓来站在了中国队的一边。

 

事实上首仗客场挑战伊拉克,中国队也曾鸿运当头——对手主力前锋意外受伤下场、一粒有效进球被判无效、继而中场核心又领得红牌罚出场外……赛前奢望平局赛后被视为“不思进取”。

 

我始终认为那天的中伊之战是一场充满怪异的比赛,当然,足球场上奇怪的事情总会发生;不过至少有一个场面不该淡忘——下半场第62分钟,当时1:0领先的伊拉克人利用中国队的大举压上发动了一次致命的快速反击,瞬间在中国队禁区前沿形成二打一,只不过最后一脚射门失准未能形成破门;如果伊拉克人把握住那次得分机会,比赛基本上就可以提前结束了。

 

有关那场比赛的遗憾与错觉一直持续到今天——中澳之战前夕;如今口号飘荡,杀声震天,似曾相识。

 

澳大利亚人当然不是不可战胜的,尤其当他们不可一世的时候,但具体到“3·26”

中澳之战,澳洲人正在变得小心谨慎。

 

若澳大利亚人以稀有动物“袋鼠”自居,活蹦乱跳而来,中国队“捕鼠大计”尚可按部就班;问题在于:残阵出战、初登高原、匆忙组队的澳大利亚人真的还会把自己当作“袋鼠”吗?

 

种种迹象表明:维尔贝克选择了“低调”,实际上首战主场3:0大胜卡塔尔的那场比赛,前紧后松的场面已经有足够教训值得澳大利亚人汲取——此番昆明高原对阵中国队,在4名绝对主力缺席、体能又无法保持持续高涨的前提下,澳大利亚人断然不会再贸然实施强攻。

 

维尔贝克的如意算盘不难猜测——首先立足稳固防守、最大限度抑制体力的提前消耗,再利用中国队全线进攻后的防线空虚,抓住机会施以快速反击或仰仗定位球进攻,最终期望以效率制胜实现全身而退。

 

这不再是一只“袋鼠”,而更像是一只“刺猬”。刺猬有刺,一如香水有毒。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果中国队依然以对付“袋鼠”的方式对付“刺猬”,结果又会如何呢?

 

杜伊心里肯定也构建着最理想的战局走势:利用主场高原之利开场后旋即发动猛攻,将比赛节奏无限提速,趁对手立足未稳争取率先破门得分以便掌握主动权。

 

这样的作战思路肯定不能归结为是什么错误,但有两点值得注意:其一,这正中维尔贝克的下怀,甚至是其最希望看到的景象;其二,这种打法多半会以透支体能为代价,一旦中国队抢攻未果极可能遭遇澳大利亚的后发制人。

 

是的,足球有时就像是赌博,如果澳大利亚还是一只自我感觉良好的“袋鼠”的话,中国队实力不济为求奇迹值得一“赌”;而明天的中澳之战,当澳大利亚人已经示弱变成一只小心谨慎的“刺猬”的时候,中国队是否一定还要坚持投入一场听天由命的“赌博”呢?

 

头脑,很重要,战术上的有的放矢,很重要。

 

归结几点——

 

1,进攻需要有节奏,也需要有节制

 

2,不回避僵持,耐心在僵持中寻找机会;

 

3,双后腰比单后腰更有利于保持攻守平衡;

 

4,郑智的身体状况不适合菱形站位的前腰

 

5,4-5-1(4-4-1-1)比4-4-2更具有针对性;

 

6,进入前场大胆实施个人突破当有意外收获;

 

祝中国队好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