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乔生语录”可以翻篇儿了

(2007-08-01 23:00:58)
标签:

艺术赏析

 “韩乔生语录”可以翻篇儿了
 
发表文章的时候,我毫不犹豫选择了“艺术赏析”类别。
 
所谓艺术不见得一定要多么雅,关键还是要看效果;就好比药不见得一定要多么贵,关键还是要看疗效。
 
我以为今天我所听到的“沈阳网”两位解说员有关中国国奥VS博茨瓦纳一战的网络视频解说,完全可以归类于不折不扣的艺术,且是标准的原生态没有丝毫人为雕琢的痕迹。
 
不用找韩乔生老师了,他听完这场解说之后已经缱绻在某一个很细很细的地缝里了。
 
请相信我的善意,断没有半点嘲讽的意思。两位沈阳小伙的解说的确给我带来了快乐,这份快乐甚至与国奥赢球所带来的不相上下。
 
哥俩是那么的淳朴,富有激情,他们像黄健翔一样喊了起来,喊不喊是个态度问题,喊得如何是个水平问题。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
 
中国太大了,各地有各地的方言,各地有各地的土语。广东有人用粤语解说比赛,今天人们终于听到了东北话的解说。哥俩没有东施效颦说普通话,而是自然而然操着自己的家乡话。
 
“一脚色(射)门”、“打球门的远甲(角)”、“杜伊心里一直有个疙瘩(心结)”,“这脚球妹(没)攒(传)过去”……如果您偏巧不谙熟东北话,若想听懂解说必须求购一名翻译;不然您一定会有类似这样的感觉:“乍一听,还以为两个解说员在讲‘日语’呢,再仔细一听,原来是‘俄语’啊!”
 
韩老师意识流的解说风格有赖于其10多年的修炼不辍,而今天这哥俩第一次公开解说就已在这方面体现出浑然天成的一份自如——“两名球员挡过去,第三名球员打在人墙上!
 
火车跑起来了,真的跑起来了,在哥俩的嘴里。
 
“希望中国早日进球!”——早日?看来一场比赛得踢上十天半个月的;
 
“姜宁的射门打中了球柱!”——球柱?求助热线的号码是多少?
 
“解围解在自己头上。”——还好球没解进自己门里。
 
“赵旭日距离球门45码处远射”——“一码=一尺二”?
 
“博茨瓦纳门将的扑球动作太专业了。”——这是夸人家吗?
 
守门员判给中国队一个任意球”——为什么不是后卫来判?
 
“姜宁用后脑勺蹭到博茨瓦纳的后点”——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将军?
 
“李微上场之后踢的位置是中腰。”——像公共汽车一样分前门、中门、后门?
 
……
 
非常可爱的解说,非常有趣的解说,哥俩真不是有意恶搞——恶有恶搞,善有善搞,不是不搞,我看挺好。
 
如果有一天哥俩解说改成字正腔圆了也就没什么意思了,就像有一天赵本山像赵忠祥一样说话,听着还有什么乐趣呢。
 
快乐其实很简单,简单快乐。
 
 “韩乔生语录”可以翻篇儿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