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历史、文化、时尚、人性、科技
融汇于一只火炬之中……
如果昨天还感觉北京奥运会尚且相隔遥远,那么今天对我个人而言,一切已经变得有所不同。
很幸运,因为参加《我爱我的2008》的录制和《首都经济报道》的主持,今天先后两次与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有了“亲密的接触”。
说实话,手握奥运火炬的第一刻觉得比想象的要“重”,其实实际重量不过985克(还不到一公斤),或许是因为某种神圣与庄严吧。
近距离端详,整体纸卷轴的外形有点类似孙大圣那根著名的金箍棒的俯视,所不同的是纵向有着自然的弯曲弧度。
上半部分祥云的图案着实漂亮,丝丝入扣,潇洒写意,立体浮雕工艺触摸有凸凹感,却是建筑于一种柔和之上。
下半部分汉代的漆红色十分典雅,没有一般大红色那种突兀刺眼的感觉,重要的是光滑柔润,之前有资料形容其手感“接近人的皮肤”,且“当火炬手手持北京2008奥运会火炬时,感受到的将不再是冷冰冰的金属,而仿佛是与另一只手紧紧相握……”,果然不是夸张。
从火炬背面的缝隙中可以看到由燃烧器、稳压装置、燃气罐三部分组成的燃烧系统。据说里面已经灌有丙烷但谁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动将其点燃的念头。那可是圣火啊!
除非有特别大的意外,今天是我第一次手握北京奥运火炬也将是“最后一次”——实在不敢奢望自己能成为一名奥运火炬手。
有消息说,按照雅典奥运会火炬手的分配比例,北京奥运会2万名火炬手中将有近5000人来自于是普通百姓。其实说是“普通百姓”,届时真当上火炬手的百姓一定不会“普通”。
历史、文化、时尚、科技与人性,同时被一只72厘米高的火炬承载,真的要叹服设计者的“太有才!”
能工巧匠,古往今来……
顺便说一下,下节目回家到现在我还没洗手呢。
前一篇:网络解说搞笑语录
后一篇:如果是一份真爱就选择坚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