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安切洛蒂在战术上只做出了一个小小的调整
就已经足够让拜仁的后防线吃尽苦头……
安联球场变成安静球场了。米兰人上半场4分钟之内的两粒进球让拜仁一周前在圣西罗辛苦得来的某种优势,瞬间化为乌有。
安切洛蒂依然排出了钟爱一生的圣诞树,卡卡依然有着不俗的发挥但不是那种最高水平的表演,不过没关系,西多夫亮了——这位据传已经上了米兰夏季清洗黑名单的荷兰老将,一射一传扮演了红黑军团进军4强的第一功臣。
相比于首回合安帅在战术上只做了一处看似不起眼的调整——进攻的时候,让以往更多在中场偏左侧策应的西多夫位置前移,顶到中路置身于突前的因扎吉身后;正是这样一个类似9号半的角色定位,让荷兰人如鱼得水,同时也让拜仁的中后卫与防守型后腰如梗在喉,随后让米兰人的两粒进球如探囊取物。
拜仁的失利的确有一些天灾的影响,小猪、萨尼奥尔的因伤缺阵给攻防体系都带来损失,萨利哈米季奇、莱尔、奥特尔均不得不以客串的身份出现在相对陌生的位置上,尽管上半场的开始阶段拜仁还是打出了一些有一定威胁的边路进攻,甚至迫使奥多完成了一次球门线上的飞身救险,但整体上马尔蒂尼为首的米兰防线并没有承受太大的压力。
哈格里夫斯镇守的禁区前沿地带因西多夫的突然出现变得支离破碎,你甚至可以认为两人在这个区域内的对抗结果决定了全场比赛的最终结果——西多夫的进球从那里发起,助攻也从那里策划,两个瞬间哈格里夫斯都去向不明。
因扎吉——传说中的拜仁克星,果然名不虚传。在连续两次前插被判越位在先之后,其又在那个介乎于越位与不越位之间的模糊地带实施了第三次前插,这一次他成功了。
在因扎吉的字典里,关于“越位”的定义应该是类似这样的:足球场上一种永远都值得一名前锋不懈尝试的以小博大式的赌局。事实上,当一名助理裁判连续判罚了一名前锋两次似是而非或是非而是的“越位”之后,想让其第三次再果断举起边旗,真的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说说希帅的临场指挥。当下半场一开始圣克鲁斯替下奥特尔的时候,人们还以为希斯菲尔德就此吹响了拜仁绝地反击的号角,而一分钟之后当圣克鲁斯在右边前卫的位置上锁定之后,才发现一切只不过是一个错觉;奇怪的事情还有,圣克鲁斯踢右边前卫之后,萨利哈米季奇只能挪到左边前卫,并不是说右脚球员不能踢好左边前卫,比如小罗和小小罗,问题的关键是:萨利哈米季奇与前两者的特点迥然不同,其更擅长的是边路传中而不是内切突破。
萨利哈米季奇在下半场的45分钟时间里有过任何一次有质量的传中吗?几乎没有,因为他的左脚通常只用来支撑身体,奥多易如反掌就堵死了他的传中线路,最后“天使之翼”别扭之“急”,只能将内斯塔的大腿当油门踩下去了。
拜仁在圣西罗靠什么实现的全身而退?简单形容就是俩字:高球——把球高高地吊入米兰的禁区,皮萨罗和圣克鲁斯俩大个使劲往高了跳,造成米兰门前的混乱,然后再由范比滕抢第二落点完成乱中进球。
遗憾的是在安联希帅有意无意间把这条成功经验抛弃了,或许他希望自己的球队以更富有条理性和技术含量的进攻方式出现,但米兰人从来不惧怕按部就班的对手,甚至可谓求之不得。
左路的萨利哈米季奇基本上被奥多废了,右路的圣克鲁斯则更是形同自废武功,拜仁迟迟不起高球的结果让大多数的进攻似隔靴搔痒,直到第88分钟范比滕禁区内那记转身射门才让迪达实施了一次世界级的扑救,而比利时人这次最具威胁的攻击恰恰来自于拜仁一次45度冲吊后的门前混战。
米兰用活了一个西多夫,带动了全局;拜仁用死了萨利哈米季奇、用错了圣克鲁斯,并且以貌似理性实则混沌的形态追求着置死地而后生,其实都已经到了拼命的时候了,还讲什么理性呢?
想象中即使拜仁无力阻击米兰必须告别而去,也应该呈现出一种更接近悲壮而不是更趋于鳖脚的场面,实战中你甚至感觉拜仁还没有使出全部的力气就听到了终场哨声的响起——这不是德国人习惯的失败方式。
米兰的出线因此变得自然而然;米兰VS曼联的半决赛从此让人无限神往;还有贝鲁斯科尼会不会修正一下那份清洗黑名单也未可知。
想来足球与生活都是如此——瞬间可以改变一切……
前一篇:《胜利属于你》FLASH
后一篇:鸡同鸭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