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足球首先需要拥有自己的风格,然后才可能追求到更多的胜利……
运气是差了一些,比如全场比赛(包括互罚点球)双方共有三次射门击中门柱,中国国奥的两次都被干脆无情地拒之门外,而伊朗人的那次却鬼使神差破门而入——如果王大雷在那一次扑救中判断错了方向而不是判断正确的话,中国国奥都足以成为点球大战的胜利者。
但这就是足球,足球比赛没有“如果”只有“结果”;结果是中国国奥输了,与四强无缘。
过分纠缠一些有争议的细节已经变得毫无意义,博哈尼的手舞足蹈在规则允许的范围之内,朱挺的铲球动作则在规则允许范围之外,这都不是比赛的重点。
中国国奥以一种极度悲壮的方式终结,顽强、勇敢让人欣慰、感动,说实话,这种感觉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早已经成为了中国足球的奢侈品。
亚运会全部四场比赛,除了小组赛第三场对阿曼的前35分钟之外,塞尔维亚人杜伊将一支崭新的中国国奥呈现在国人的面前——攻势足球,一往无前;永不言败,一拼到底!
有一点是肯定的,仅仅两个月的执教,杜伊不可能解决中国国奥的全部问题。比如冯潇霆-赵铭这对中后卫组合防守站位过平、身后空当过大的问题;实际上两年前德国人克劳琛率队参加世青赛的时候,就始终没有彻底消除这一隐患并最终因此导致没能在淘汰赛中走得更远。
假如杜伊来得再早一些话,也许他会阻止中国足协追罚李玮锋或者提早招入徐云龙,以便提升中国国奥中后卫的回追速度——伊朗人的两个进球都是如出一辙的反越位。
不过攻势足球似乎永远难以摆脱被对方反越位的侵袭,还记得德国世界杯上杜伊统领的加纳队是如何在大举进攻中被巴西人一次次偷袭得手的吗?
成绩无疑是中国足球最最渴望的一样东西;相应的指标也总是会在每一次大赛前准时下达——这一次是亚运会的四强,下一次是奥运会的四强等等。问题在于即使你拥有着实现指标的实力,也不见得就一定可以确保完成指标;更直白地说,今天多哈发生的一幕一年半之后也极有可能在北京再现,所以我以为所谓指标本身就是一种貌似严肃的扯淡。
那么对于现阶段的中国足球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其实答案就是两个字:风格!几十年以来,中国足球真的树立起属于自己的鲜明风格了吗?显然没有,最直观的论据是:大家都光着膀子踢球,旁人可以很容易分辨哪个是日本队、哪个是韩国队,却很难清晰指证哪个是中国队。
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足球首先需要拥有自己的风格,然后才可能追求到更多的胜利;中国足球曾经一度鼓吹过“乱拳打死老师傅”;也许的确打死过一两位过气的老师傅,但绝大多数情形下最终被打死的还是自己。
如果说杜伊已经为中国足球做出了什么贡献的话,那么最大的贡献就在于:其在很短的时间内帮助中国国奥树立起了一种鲜明的技战风格,包括整支球队精神气质塑造,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在中国国奥猝然倒在四强之外的时候没有听到过多的指责与抨击,有的更多的只是惋惜与理解。
失败是中国足球的家常便饭,让人几成麻木状;杜伊和他的一干中国弟子能将人们从麻木中唤醒,所凭借的当然不是胜利的结局而是一种全新的风格,一种全新的气质。
我注意到中国国奥被淘汰出局的时候正是中国亚运代表团金牌过百的时候,客观评说,在100枚熠熠生辉的金牌的映射中,中国国奥一个看上去很不起眼的前八名同样闪烁着某种金子般的光芒;
我还注意到中国国奥兵败多哈的一刻大约是在北京时间的0点,那刚好是一天的结束,也是新一天的开始——中国国奥的亚运之旅结束了,而奥运之旅则刚刚开始。
更重要的是,中国足球追寻风格的道路在那一刻也同时有着一个富有希望的开始。
我甚至这样想:假如中国足球永远无法摆脱失败的纷至沓来,但若能做到每每以今天中国国奥这样的一种“有风格”、“有气质”、“有血性”的方式落败,中国足球的存在都将足以体现出某种价值与意义。
认真想来,难道不是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