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几朵女青小花有望增援08玫瑰?

(2006-09-01 16:02:24)
本文的眼:
 
只要提早锻炼培养
有几朵女青小花有望增援08玫瑰?
 
4至5名女青小花
 
有望在08年奥运会上
 
助中国玫瑰再次绽放……
 
先说点题外话。中国女子青年队在世青赛半决赛点球击败美国队闯进决赛,绝大多数国人不吝赞美之词,但更多的只是在赞美着女青球员所展示出的异常顽强的精神斗志,是人都能看出来,单论技战术水平,中国国青明显在美国女子之下。
 
这本是正常合理的情感流露,也是客观公正的舆论反应,但偏偏有人站出来以“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操行,说着什么“且慢拍马晓旭和女青的马屁”的屁话,说实话只看了标题我就觉得恶心。
 
言归正传。中国女青存在的根本意义在于为国家队输送人才;换言之,就是争取有更多的年轻球员增援中国女足,协助中国玫瑰组成一支更完整、更坚强的队伍,以便在08年本土奥运会上谋求再次的绽放。
 
马良行执教的中国女足阵型是4-4-2,商瑞华执教的国青女足即使有着4-4-2、4-4-1-1以及4-5-1的变化,但大抵上同属于4后卫阵型,中后场球员的位置技术和要求相差不多;不要小看这一点,这将非常有利于国青女足球员一旦有机会进入中国女足之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与全队的战术打法相融合。
 
中美之战,惨烈无比,商瑞华在场上主力球员体能严重下降的情况下,120分钟只更换了两名首发,其中12号朱薇还是在最后一刻才被换上,是为准备互罚点球而做出的战术换人;显然,中国女青主力与替补之间能力有着很大的差距,也就是说,中国女青大体上只有12名球员(11名首发+下半场换上的19号訾晶晶)拥有着快速成长成才的可能。
 
中美之战中国女青首发阵容
 
门将:1-张艳茹;
后卫:4-张伟、3-袁帆、5-翁新芝、2-周高萍;
中场:9-饶惠芳、13-庄然、15-岳敏、16-张卫双;
前锋:10-马晓旭、11-娄晓旭
 
首发11人中,10号马晓旭已是中国女足的主力前锋;其未来10年对中国女足的价值和作用自不必多说;
 
守门员1号张艳茹也已是中国女足的一员,亚洲杯决赛点球大战成名,中美之战又有不俗的表现,曾多次救险包括扑出对方一记致命单刀。其非常有希望冲击中国女足韩文霞一号主力的位置,当然,其在一些细微的技术环节上还需要精雕细琢,尤其在一些难度不算太大的球的处理上,需要进一步提高稳定性和成功率;
 
两名中后卫3号袁帆和5号翁新芝的表现十分出色。前者已经有着两年的国家队生涯,特点是身体素质好,力量足,对抗强,拼抢凶狠,只是在补位协防的意识上尚有欠缺;相比之下,后者的神经类型属于稳定型,头脑清楚,虽然身体力量不算强悍,但经常可以凭借良好的预判抢先占据有利的防守位置。
 
目前中国女足中后卫第一组合是李洁和浦玮,论个人球风,袁帆与李洁相似,翁新芝与浦玮相似,由于经验上差距,两人若想一两年内各自实现取而代之比较困难,相比之下,翁新芝的发展空间可能会更大一些——当中国女足需要将浦玮从后卫线上解放至中前场时,她将赢得与李洁搭档扼守中路要塞的机会。
 
左右边后卫4号张伟和2号周高萍都属于作风顽强、敢打敢拼类型,其中4号张伟的插上助攻有一定的特点,不过两人相同的弱点都在于身体比较单薄,加上经验上的缺乏,短时间内她们很难对中国国家女足主力边后卫刘华娜和刘亚莉构成太大的威胁;
 
真正可能增援中国女足的女青球员更多集中在中场。尽管中美之战,中国女青在中场控制方面处于劣势,但有两点不应忽略:其一,中国队之所以能120分钟力保球门不失,前卫球员不惜体力的拼抢、协防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其二,中国国家女足在中场环节上同样是存在明显的欠缺;这为国青女足前卫球员的增援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中美之战,13号庄然和15号岳敏在中前卫位置上都发挥出了各自的作用,前者身体强壮,脚头十足,在任意球和远射方面是中国女足多年以来鲜见的人才;后者有一定的大局观,进攻中可以实施串联,防守中又时常回撤到本方禁区之内协助两名中后卫,两人体能充沛,意志顽强,在中前卫位置上都有着很大的可塑性。
 
亚洲杯上,中国女足中前卫的主力组合是潘丽娜和毕妍,其中毕妍在进攻上很有特点,也正值当打之年;但潘丽娜的发挥不是十分稳定,年龄增长体重增加是其面前最大的难题,尤其在体能严重消耗的情况下,经常出现莫名其妙的失误,同时在防守中也时常失去位置;虽然庄然岳敏两人暂时不会威胁潘的核心位置,但假以时日,这样的机会一定可以出现;
 
而在中美之战下半场替换上场司职前腰的19号訾晶晶发挥不俗,虽然是前锋出身,但其攻守能力较为平衡,尤其展示出了一份难得的成熟与自信。在攻击型前卫位置上当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中美之战,中国女青在两个边前卫上的9号饶惠芳和16号张卫双也基本发挥出了各自最大的能力,两个人脚下技术都有一定的功力,共同的缺欠是身体瘦弱导致对抗能力不强;
 
亚洲杯上中国女足主力左右边前卫是任丽萍和白莉莉,在后者重伤之后,马良行先后启用了张彤和郑琴,前者发挥得似乎更好一些。由于年龄上任丽萍已属于老将,激烈的比赛很难坚持90分钟,因此中国女足在边前卫上需要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而在饶惠芳张卫双两名球员中,笔者更看好配合传球能力更强一些的后者有望赢得马良行的赏识;
 
最后说一下11号娄晓旭,直观上看,她属于一名“特型球员”,速度快得惊人!自从吴伟英、韦海英相继退役之后,除了白洁10余年来中国女足的锋线极少涌现出真正标准的快马前锋,前锋线缺少速度等同于少了一种打法,尤其在敌强我弱采取防守反击的战术时,前锋没有速度无异于“缘木求鱼、水中捞月”。
 
娄晓旭还很稚嫩,但其速度天赋不容忽视,其除了前锋还可以打右边前卫,应该是中国女足未来一两年内重点培养的对象。即便08奥运韩-马组合仍是第一搭档,娄晓旭也该成为中国女足阵中一名具有“奇兵性质”的主力替补球员。
 
……
 
总而言之,至少有4-5名小花等待马良行的挑选、培养,这时候需要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需要有未雨绸缪的务实,更需要有大胆尝试的勇气。
 
中国女足运动真正的重新崛起,也许就将建筑在这一代女青球员的茁壮成长之上。
 
 
 
点击返回:董路博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