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眼:
这个时代的确有着某种错乱的属性,比如,如果你想放声大笑,请去看各式悲剧;而如果你想失声痛哭,请去看娱乐节目……
现在是2006年7月31日0:00。此时,北京闷热潮湿,像一个巨大的桑拿房。
关于安吉丽娜·朱丽的话题先放一放。我之所以先写下她的名字是因为我不想先说她的事情。这就是典型的错乱感觉。
我家的电视说起来挺大,但我平日看电视的时间却很少。这和25年前的情形迥然不同,25年前我家刚拥有一台14英寸的电视机那会儿,恨不得屏幕上只有彩条的时候我还目不转睛地看呢。
“夜深人静的时候,是想家的时候”;周末的时候,是看电视的时候,当然也偏巧是各类选秀节目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
是真人秀,还是真人哭?最初我一直以为自己比较倒霉,因为只要我坐下来想看两眼PK,准看到无穷尽的泪水。台上的选手们是赢的也哭输的也哭,至于台下的粉丝们,我觉得他(她)们脸上的泪水就从来没有风干过;再加上评委、主持人也时不时加入哭泣的队伍……OK,泪水浸泡的PK。
哭和笑一样,都需要有气场。我记得小的时候看朝鲜电影《卖花姑娘》,整个电影院的大人都在哭,害得像我这样的小屁孩什么都没看懂也自觉地跟着一起哭,你能想象千八百人坐在一起痛哭的场面有多么恢弘吗?
当然,电影院放电影都是在伸手不见五指山的黑暗中,大家基本上是只闻其哭不见其人;等电影放完了,剧场里的灯一般不会马上拉亮,那是在给哭泣的人们一些抹眼泪的时间。稍顷,灯亮了,大人倒是都不哭了,跟没事儿人似的,但孩子很难做到这一点,他们还正在不知所哭的兴头上呢。
超女儿哭,好男儿也哭,像声嘶力竭之后的生死离别,像过了今夜我将不再有,也许今生注定不能够有;眼看那PK如此结果,只有含泪让她走,她的背影已经慢慢消失在哭中……
最催人泪下的场面不是有人在哭,而是有人一边喊着“不哭!”“不哭!”“不哭!”一边还放声大哭,就好比你看到有人喊着“不饿!”“不饿!”“不饿!”一边还大口啃着馒头一样。
这是娱乐节目啊,不是莎士比亚啊,为什么啊,有啥好哭的啊,生活中有多少人和事比这更值得哭啊,555555555555555555……
没辙,《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女人最有力的武器是眼泪,哭死你我他算了。
安吉丽娜·朱丽(《史密斯夫妇》的女主角),20出头就得了金球奖,人家在领奖台上没掉一滴眼泪,而是嬉笑着跳进了水池——颁奖仪式前她和朋友打赌,如果自己获奖就当场入水。
咱们这的人倒是不用跳水,因为本来就在水里——泪水里泡着呢。
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个不哭声四起的娱乐节目不是好的娱乐节目。于是这个世界就成了这样:有人哭笑不分,有人哭笑不得。
这就是中国娱乐的最高境界吗——底线下去了,泪腺发达了。
写到这里。趁人都睡着了,我一边哭去了。

前一篇:中国女足没有运气也能赢球
后一篇:我注定做不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