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上说的
由量变到质变
不一定非是从1—100或者从100—101
而可能仅仅是从1—2……
现在是2006年1月2日5:00。已经进入新的一年,我需要慢慢适应写下“现在是2006年……”,而不再写成“现在是2005年……”
跨年的那个晚上,我断断续续看了湖南卫视打造的那台群星灿烂的演唱会。坦白讲,整个演唱会,除了主持人李湘小姐那句颇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的吆喝“好听——”之外,真的没有留下什么特别深刻的印象。
几位超女依然成为了舞台的主角,相比于几个月前一轮一轮你死我活PK的时候,她们每个人的台风都成熟了许多,真的很像是一个个巨星了;当然,“像”只是“像”,“很像”并不代表着“就是”。
演唱会上,李宇春唱了好几首歌,反响最强烈的还是那首《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至于新发表的单曲《冬天快乐》,她唱得很用心,台下的粉丝们也很想努力地回应,但兴奋的尖叫和狂舞的手臂挡不住的却是一脸的茫然——因为歌确实不熟,从旋律到歌词都不熟,甚至都不是半生不熟;
周笔畅也唱了好几首歌,反响最强烈的还是那首《爱我还是他》;张靓颖也唱了好几首歌,反响最强烈的还是那两处“海豚音”;至于何洁、纪敏佳,说实话,我只记得她们出现在了舞台上,却真的已经想不起来她们唱的到底是什么歌儿了。
新的歌都没记住,记住的全是老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次超女参加的不是一台演唱会,准确说应该还是一台“翻唱会”——一如超女决赛的完全复制,除了舞台大了,造型变了,主持人多了,粉丝手上的工具更现代化了。
所以,不论时下超女拥有多么高的知名度,她们还不能算是真正的歌星(注意,我可没否认她们的成绩);即使我们忽略翻唱的因素——把李宇春就当作是《我的心里只有你没有他》的原唱,把周笔畅就当作是《爱我还是他》的原唱,把张靓颖就当作“海豚音”的原唱,情况也大体如是。
我的理解是,真正的歌星与普通歌手的区别在于:后者可以一曲成名但也不过只有一曲,而相比之下,前者则至少拥有着两曲“主打歌”。
孙悦为什么没能成为那英,是因为普通的歌迷(超级粉丝除外)一想到孙悦就只想到《祝你平安》;而一想到那英可以至少想到《雾里看花》和《征服》;
沙宝亮为什么没能成为孙楠,是因为因为普通的歌迷(超级粉丝除外)一想到沙宝亮就只想到《暗香》;而一想到孙楠至少可以想到《你快回来》和《不见不散》;
同样的道理还普遍使用于:潘玮柏为什么没能成为周杰伦、辛晓琪为什么没能成为王菲、黎明为什么没能成为张学友、梁静茹为什么没有成为张惠妹以及张明敏为什么没有成为罗大佑……所有的区别简单说其实就是——1和2之间的区别;也可以说是天和壤的区别。
所以唱《丁香花》的、唱《老鼠爱大米》的、唱《两只蝴蝶》的、唱《你到底爱谁》的以及唱《如果下辈子我还能够记得你》的这些歌者,
如果一辈子更多的人们提起自己的时候只能想起唯一的一首歌,而不能再有另外的一首类似——《交际花》、《蟑螂爱小米》、《三只鹦鹉》、《谁到底爱我》以及《倘若这辈子我已无法记得你》同样广为流传,那么,恕我直言,哥(姐)几个也就别再想着当歌星这件事了。
e时代,一个人一夜成名真的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唱歌的,一曲成名也不是什么太难的事情;关键还在于,成名容易,成家难(不是说结婚,谢谢);因为您怎么着也得有两首成名曲,别在一首歌上永远地吊着啊。
其实,这个道理并不算十分新鲜,因为伟人特别早就说过:“一个人唱一首歌出名并不难;难的是让人记住除此之外,你还唱过另外一首歌。”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其实不是无穷小和无穷大之间的距离,而往往是1和2之间的距离——比如,一个人有1个老婆和有2个老婆,以及一个人长1个鼻子和长2个鼻子……
孤德猫宁。I 睡了,去实现从量变到质变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