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光荣的万号

(2011-12-05 16:04:31)
标签:

杂谈

分类: 文学作品

光荣的万号

冯骥才

 

    刚刚听说《今晚报》自1984年复刊,迄今出刊已臻万号。这虽不是那种要张灯结彩的“周年庆”,却令人——尤其令我一阵激动与感动。这大概由于我与这份全国知名的晚报关系非比寻常,可以写本书,然其中之深切惟我心知。


    大概很少人知道,我最初的写作生涯是从《今晚报》(那时称《天津晚报》)开始的。我真正从事文学是文革后,但最初刊在晚报上的一些文章如写林风眠的画、回回图、山水画中的点景人物等等是在1962和1963年。那时我二十岁,距今已近半个世纪。它称得上是我写作的摇篮呢。

    文革使我的写作中断十几年,待到新时期我自绘画转入文学,继而投入文化抢救这三十年来,我便与复刊后的《今晚报》深深纠结一起。读者对我的讯息、作品、思考、举动,乃至行踪的了解,来得最紧切和直接的便是我家乡这份报纸。《今晚报》的平民化、生活化和它最鲜明的特点——亲切感与人气旺足,使我与老百姓很自然地融为一体。与人民密切相关是作家的生命需求。此外,一边我是《今晚报》的各种活动的志愿者,如报社发起评选津门十景、评选市标、贺岁书的编选等等;另一边《今晚报》又是我一系列重要的文化行动的支持者,从抢救天津老城,保护五大道小洋楼、抢救估衣街、建立老城博物馆,直到在全国许多地方的非遗普查,及至在天津大学建立文学艺术研究院,这份报纸就像一只热烘烘的手有时紧紧与我拉在一起,有时有力地撑着我的后背。
所有事的主角都是人。


    三十多年来,从老一辈的报人到今天还在各个岗位上的总编社长编辑记者,共同经过多少难忘的事情与细节?世上最难忘的都是细节。我脱口就能亲切地说出这报社几十位编辑记者的名字。


    再说说我为《今晚报》写的文章和发表的文章。先不说副刊,就说体育版。我曾为体育版连续两届世界杯(法国和美国)写专栏,每场球写一篇,从始至终,不曾间断。由于时差原故,那些比赛都在我们这里的深夜进行,故而我是夜里看球,球停便写,凌晨写好,即刻传真给报社。那时觉得我很像一个勤快又尽职的体育记者。
提到写专栏,更热闹的是为副刊写《海外趣谈》,前后写了七十篇,也是一天一篇,每篇文章还画一幅小小的漫画插图。上世纪八十年代,我还没有传真机,都是晚上写好,第二天早晨编辑上班时,骑车先到我家来取稿子,有时是我骑车把稿子送到报社。还有,那时报纸排版是人工铅字排版,插图照相制版。据说,制版工人喜欢我那些幽默好玩的漫画,都留下了。我知道了很高兴。人家喜欢你的画当然高兴。这样,我也就一幅画的原稿也没留下。


    我至今在《今晚报》上发表了360多篇文章,除去小说,还有散文、随笔、杂文、散文诗、电视文学剧本、游记、文化批评等等,还有谁为一家报纸写过这么多文章?


    反正已经成了习惯。每写文章,只要觉得好,文章又不长,必给晚报。一是为了先给家乡父老们读;一是我已经把“今晚副刊”看做我文字的家园。


    写到这里,其实只写到我与晚报关系史的一个开头。接下来写上一个月不就一本书吗?当然,在《今晚报》万字号之际,我想到的不只是与其相关的自己,更有这万字号中编辑记者所付出的心血。不用说采访、编写、组稿、改稿、排版,单说这一万号报纸的文字校对要用多大精力与体力?


    万字号是一个历史,更是一段非同寻常的工作史的纪念。周年庆是光彩的,万字号是光荣的。我为我曾在其中做过事而感到光荣,而百倍的光荣当属于《今晚报》的报人们。


2011.11.1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