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北洋书院 |
冯骥才:总有灵感来敲门
今晚报记者
冯骥才是一名画家,他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几次卖掉画作。他说,作为一介书生,要带头去做这样的事情,唯一的方式就是卖画。
在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举办的艺术双展上,冯骥才“戊子之春”绘画新作展感动着观众,因为这些新作的义卖也是为民间文化抢救筹集资金。冯骥才说,画卖光了反而有了一种动力,现在特别想画画。
去年夏天,冯骥才带着自己的40多幅作品分别在南京和苏州举办画展,展览结束后,这些作品也随之卖掉了。“当时捐献的时候,我很激动,感觉做这件事情很壮烈,有一种悲壮感。当我把自己的画全部卖掉之后,我更有一种恐慌,就是一种家徒四壁的感觉,墙上的画全摘走了。我开始怀念我的那些画。记得一组《风物四时图》,王石出了60万买走了,当时连画册都没有收录,底片也没有留下,然而这四幅画现在闭上眼睛,还是能清楚记起是什么样子。”
“我现在特别想画画。”冯骥才讲,因为自己总急于要把缺失的填充上,这是一种动力,更重要的是,总有艺术的冲动会随时随地找到自己。“有时是一片光,有时是一段音乐所产生的联想,有时是写散文的时候……当我有这种绘画感觉的时候,我马上就画,决不等待。这和写作不一样,写作我能遏止自己,因为它需要相对长的一段时间,绘画需要瞬间将感觉捕捉。一个艺术家,绘画的感觉是最脆弱的,也是最敏感的。”
冯骥才说,自己从不重复自己的作品,他因此写过一篇《灵感忽至》。作为艺术家,卖掉自己的作品是无奈的,但总有灵感来敲打心中那扇门,却又是无比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