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文学作品 |
楼顶上的歌手
一个在极度压抑下浪漫的故事
冯骥才
五
我对大地震的亲身体验是,第一下并非左右剧烈摇摆,而是突然向上猛地一弹,所有东西和人都往上猛地一蹦。我妻子对大地震体验是门框下边才最安全。她当时摔倒在门框下边,地震时屋里屋外砖瓦落如急雨,但凭仗着门框的保护她居然没受到一点伤。
这次全世界都知道的大地震总共摆了四十秒钟。我楼下的邻居后来说,他们听到我从始至终一直在拼命叫喊,我说我不知道。据说这种喊叫是人的一种本能的反应,是在释放心中的恐怖,自己并不知道。但在那地动山摇时,我却听到两声来自后胡同的高声的呼叫。我太熟悉歌手这种带着磁性的声音了,但我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是我听到的他最后的声音。
大地震的第二天,我爬上自家的破楼,在坍塌的废墟——成堆的瓦砾里,寻找可用和急用的衣物。地震中,我的屋顶没了,一切全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房间靠后胡同那面大墙,带着后窗户一起落下去。现在对面的楼群一目了然。我像站在一座山顶,看另一片山,感觉极是奇异。这片上了年纪的老楼早已松松垮垮,再给大地一摇,全像狼牙狗啃过了一样。突然,一个景象闯进我的眼中,令我愕然。对面屋顶那歌手的小屋消失了,成了一堆砖头瓦块,远远看,像一个坟塚。
他呢?被砸了还是侥幸逃生了?
两年后,我的小阁楼修复了,只是把原先厚重的瓦顶改成简易的木顶。但对面歌手那小屋却一直没有重建。待他那堆震垮的瓦砾清除干净后,整片楼顶重新铺过油毡,黑黑的,一马平川,反射着刺目的光,看上去很异样。望着对面这空荡荡的屋顶常常牵动我的是那歌手的下落,他是否还在人间。
我又到他那片楼里去一趟。此时文革已然结束,再去打听那位歌手不必提心吊胆。奇怪的是,那楼里的邻居竟连他叫什么也说不清楚。只知道他地震中受了伤,被人抬走了。但他被谁抬走的,抬到哪去了,没人知道。
那时代,人对人知道的这么少。
注:文章发表在今年第一期《收获》杂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