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什么样的午餐

(2006-07-10 22:39:21)

什么样的午餐

 

                      文/戈 贝

 

 

什么样的午餐

  
  人之初,母亲的乳汁是天下最美味最珍贵的午餐。严格的说起来,那不是午餐,因为哭声就是开饭铃声。淡淡的味道,绵绵的深情,让人铭记一生,延续生生世世。

  孩提时,张口即来的午餐是最充实的。那个年龄开始向往五花八门的美味,跃跃欲试与束手无策交织在一起,注定要过上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如果嘴巴甜一点,还能偿尽百家美食甘味。

  开始上学的那六年,午餐装在自己的书包里。早去晚归,中午只能凑合一顿。老早就惦记“为人民服务”字样瓷缸里的酸菜干饭,偶尔还有两片油香扑鼻的腊肉,有时甚至也就一个馍。尽管它很凉,但吃在嘴里却暖洋洋。尽管有时是把两根树棍作筷子,但却丝毫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反而觉得很方便。现在想来,书包确实是午餐该呆的地方,知识和肚皮同等重要啊。

  初中时,午餐就是“一袋”和“几罐”。初中三年,每两周才放一次假,到家也有十几里的山路,要上学就必须得提前搞好战备。每个孩子都几乎有一个背兜,里边装满了全部家当:书本,作业,换洗衣服床被,足够十几天生活的米袋,装满炒酸菜、泡菜、红椒浆的罐头瓶。蒸的午饭尽管有时干有时稀,但却不在乎,在乎有是是不是有人拿走自己的饭盒而且吃完饭后将它丢在鱼塘里。下饭菜异常的珍惜珍贵,喜欢和要好的朋友互相换着享受自己的“隐私”,好像永远都是别人的菜特别香一样。

  高中时,午餐就意味着排队抢购。离家太远,放假太短,父母很不情愿的给了自己自主的经济大权。那时,是乎永远是饿的,总是担心老师拖堂,下课的铃声就是冲锋的号角,有时还伴随着年轻人特有的呐喊。非常关注食堂师傅的那双手,他将勺子深深扎下去的那一刻时在是让人兴奋,端起来的勺子左颠右颠又最让人难以接受。打饭还学会了策略,能吃半斤的,绝对是先打三两干掉后再打一个二两。

  大学时,午餐是“阔绰”的。不再担心多少,有减肥人士还生怕师傅打得太多,吃是好吃又担心自己的形象,那个时候形象是重要的,有人甚至誓言“头可断,血可流,发型不可乱”,就可想而知了。不再担心式样,多个食堂,多样菜谱,不行还可以小炒。挑剔的是营养,乐道的是味道,流行的是瘦身,潇洒的是有女朋友或是男朋友侍候。

  工作以后,午餐就是一种命运。不需要也不大可能再依赖父母,不需要也没有必要再看别人尤其是食堂师傅的脸色,不需要也绝不会再挖空心思,各有各的喜好,各有各的吃法,也各有各的味道,一切都在吃的人的处境和心境。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但也绝不民金钱的挥洒,每一粒米、每一抹菜、每一滴汤里的情和爱是用钱买不来的,吃的人一样,看的人也一样。

什么样的午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