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性偏态性别越界家庭会伤人性变态暴露狂以人为本教育 |
分类: 父母教育 |
在我们今天男女彼此总是怪罪道:“男人不像男人”和“女人不像女人”的时候,其实恰意味着“性别模糊”和“性别越界”,正以两个貌似极端,却真的在统合大道上行走的新时代已然到啦!换句话说,我们若再随便丢一句“性变态”,以为可以羞辱人,那就落伍到还不自知喽!
“性偏态”这三个字,是我从一位研究人类性学的朋友那里学到的,听到霎时我赞叹不已,是啊!只要不涉及他人伤害,性表现不过是反应个人特质和需要罢了,因为我们不是对方,如何能了解其感受,而任意论断他就是变态或病态呢?更何况,就算属于少数人才有的行为模式,只要不影响别人,我们只能理解和尊重,除非当事人自己也困扰不已,那才需要我们提供协助,但绝不是说三道四的态度,带给他人二度伤害。
我们乐活家族读心书会最近正好分享【家庭会伤人】(约翰·布雷萧著)这本书,其中有个典型家庭故事,一对工作狂夫妻事业有成,但两人间却情感淡漠,五年没有性生活,各自拥有秘密的性幻想。全家唯一的乐趣是每周去豪华餐厅海吃四顿。他们9岁独子处在这个环境下,不仅体态明显超重,而且变得十分严肃、退缩,行动像个老人,却有强迫性的自慰倾向。
不难想象这个孩子进入青春期后会有多么痛苦,而这种性表现是否会妨碍他交友、结婚,都不无可能,继而人际关系问题势必会影响其自信心,然后一连串的挫败形成恶性循环。是他做错了什么吗?还是家庭系统里的关系文化偏失,导致他的“性偏态”?如果我们都能用理解的态度不大惊小怪,那么他只需要面对自己的处境,而不是还要应付外界的耻笑和有色眼光吧!
所以我很赞成“性偏态”这个更趋向人道精神的用语,就不会像过去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性变态”后面,可能还咬牙切齿地加个“狂”字,恨不得马上把他们绳之以法呢!这就不免联想到很多女性若遇到“暴露狂”,那种受到多大屈辱的受伤模样,可以说是极其无知的反应,对方只是通过暴露达到快感,而且“观者”越是反应过度,他快意越强,反之,他就没劲儿啦!
明白这层道理,说明每个人需要的“性奋”刺激模式是不一样的,非属于主流的少数,绝对有自由去自我表达,“偏态”只是“常态”的相对概念而已。若真要说“性偏态”多不正常,今天大家是否看到普遍猥琐、嗜腥的偷窥欲大行其道?否则为什么市面上充斥着各样的异色题材?是人性本色,得通过窥视得到满足?抑或我们精神生活极度贫乏,只能找刺激来过渡无聊和空虚?还是人的性心理本质就好偏态,但受到礼教约束,必须隐藏起来,再指责那些“恬不知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