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行动-知道正在风行“不抱怨运动”吗?
(2009-01-13 08:32:33)
标签:
不抱怨运动乐活存折蝴蝶效应中央综治办金融风暴教育 |
分类: 可以这样乐活 |
我没停止地在“乐活存折”上不断进帐,包括快乐、健康、感恩、环保、祝福等,感觉到精神越来越富足,再看到风行全球80国的“不抱怨运动”,哈哈!我发现我们乐活家族已经超越,甚至超前了,从消极的不抱怨,直接跨度到积极的正向感悟啦!
这个“不抱怨运动”是美国一位牧师发起的,要大家戴上紫色手环,每抱怨一次就把手环换到另外一只手,以提醒自己不要抱怨。如果持续21天手环不换手,不抱怨的习惯才算真正养成。但一般经验是,平均要花4到8个月才能成功做到21天不抱怨。目前有600多万人参与这项心灵乐活运动。
坦白说,从我们最善于推脱责任,普遍反思能力缺乏的习性来看,恐怕时间段还不止于此。但也恰好这个随身的抢眼手环,可以提醒我们时时觉察自己是否处于抱怨状态,因为都知道抱怨不仅仅是一个情绪而已,它其实会延伸出很多不自觉的反应和后遗症,例如迁怒、妨碍他人、给人带来压力以及影响个人身心健康等等,这肯定不是我们抱怨的初衷,但怎么就“拖亲带故”地添加了那么多负性结果呢?
原来“抱怨”是我们自身大多已经处于有所期待或者不耐烦的状态,一旦外境不如所愿,怨怒情绪油然而生,忘了被抱怨的人或事,都各自有奇情故事。例如飞机误点,乘客肯定直接受影响,却正好航空公司柜台人员,或因为未被授权或不认为自己有错,而不面对该负责任的现实,被追究时还要讲很多理由,这其中每个环节都有大社会的处事文化水平问题,也有个人成长背景的素养问题,因此,中国人不守时、服务态度差、不勇于负责等等,就成了一个习气怪圈。
到这步,我们处在最末端还认真地“抱怨”的话,不仅伤身,并破坏人际互动关系,还带来后续一连串的负性影响,却对整个过程中的问题无所助益,多冤枉啊!所以“不抱怨运动”,无非提醒我们从自己开始发挥“蝴蝶效应”,也就是此端的我们首先停止怨怒,并用理解的态度明白所有事件,都有它来龙去脉的非偶然,然后心平气和表达自己的感受,那么推回去到彼端,大家都能在祥和中就事论事,最终就是把事情做到位而已,不带有个人情绪衍生出来的疏忽、迁怒、报复等,往后发生意外状况的几率,必然可以降到最低。
说到底,若是像我们乐活家族开始的“2009乐活存折运动”,记得每天都记录个人正念的话,“抱怨”这种反差情绪很容易就会被凸现出来,而有所警觉了,怎至于抱怨四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