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禁烟节尼古丁弟子规华德福教育文化 |
分类: 社会文化观察 |
六三禁烟节从林则徐开始历经多少年了,但烟瘾人口总是居高不下,尤其每当在路上或人聚的公共场合,看到男人肆无忌惮的抽烟,就觉得此人品质低下,怎么就个尼古丁把人控制成这样?我非抽烟人不识烟瘾,这样说可能刻薄了些,也会得罪不少朋友,然而,一看到价值观错乱、物欲横流的麻木不仁诸般社会现象,适逢今日禁烟节,似乎可以名正言顺地谈谈《如果把“烟钱”换成教育费会怎样?》这个话题啦!
首先看到一些男人之间不分场合地相互敬烟,就不知道他们究竟是在敬对方,或是害对方?跟喝酒的道理一样。结果日复一日,变成没人敬烟、敬酒,自己也行礼如仪地过把瘾。而这个盲从到瘾头的过程,让烟酒成了暴利行业,反过来更有条件大作广告和行销活动,渗透到年轻人族群里,所以有些网吧、酒吧、K房等等,都过早地残害我们年轻人的生命。等瘾头到一个水平,不消说,只有毒瘾可以解了,导致毒品泛滥的程度,远超过我们所能想象的,人的无知贪欲狂飚若此,天诛地灭绝非偶然。
说真的,对于过去那些始终受压在各种扭曲运动的两代苦闷男性而言,烟的慰藉有其时代需要,我完全能理解,但人的可贵在于有觉醒能力,一是今天我们还要用“身教”,继续伤害自己并祸及下一代吗?二则恰因为走过荒谬年头,我们是否更多地反思如何建构学习型社会,完善人的心性,而在教育上愿意多做投资?
这个教育指的是把烟钱换成电视和网络节目制作费,包括重新培养一群有人文素养的工作者,像最近感动人心的《和谐拯救危机》公益纪录片这样的水平,得让“弟子规”或“华德福教育”这些文化题材,普及到社会大众眼前,自然淘汰掉那些选秀、辩论、悲情类型节目,以及哭闹、暴力型电视剧等媚俗内容。同时大力支持社会良知活动,例如环保教育、志愿者培训课程、父母学习班、青少年野营队、女性成长学堂等等,可做的有意义事情太多了。
“烟钱”意味着转换得当,无论身体环保、生态环保、心灵环保,让我们子子孙孙都受益。反之,从烟民到痨民,那些个动辄清喉咙吐痰的恶心行为,不只是糟蹋环境、受人鄙视而已,我们鸦片遗毒在他们身上都还看得到,岂不自取其辱?东亚病夫形象如影随形,强国强种根本缘木求鱼,所以在大街上,我们很难看得到几个自信挺拔的男人,公交车、地铁上不占位子,让给老弱妇孺的更是凤毛麟角,咱们多么需要男性自觉教育啊!这笔投资能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