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治疗文化素养心灵环保集体疗愈教育 |
分类: 社会文化观察 |
之所以直指“电视节目”,因为这是我们社会大众接触讯息和认知学习最主要的渠道,“成也电视,败也电视”曾是我写过的一篇博文,在日益增加的拒绝看电视人群中,毕竟是整个人口的极少数,却意味着我们节目普遍出现了稚弱、媚俗以及引人焦虑的倾向,所以有识之士只好以关机抗议,宁愿跟孩子一起看书或上网读百科。
而这里所指的“受难者”,是所有在震灾事件中的相关当事人和情绪参与者,连续10几天的人间惨剧和悲情画面,将在许多人脑海里形成难以磨灭的记忆,时不时的会因人而异,将之带到恐惧、忧伤、愤怒、疑虑的负面情绪中,所以确实是个需要集体疗愈的重大课题。
那么,既然我们电视机的普及率足以作为家家户户的收讯工具,何妨各界懂得心理治疗的专业人士,能够参与节目制作,把有效疗愈的技巧和心念学习注入到节目内容里,举例说,电视剧可设计类似灾难创伤跟受难者的情绪过程情节,经由心理专业介入,呈现温馨但不煽情的剧情,让观者可以慢慢获得伤情平复,走出阴霾,我们一般较少有现成的剧本,就不妨多找些国外影片可产生舒缓和励志效果的。
另外,有一些找个家庭或个人,把彼此或自己的矛盾、悲情故事拿来絮絮叨叨,甚至当庭争吵、骂街之类的口水节目,放在亿万观众面前“消费”,实在是严重的反智传播,我们大可将其改变形式,成为故事本身只是前菜,主餐则在于选择具有人文素养的专家,针对当事人相关矛盾、冲突的脉络加以解析,提供参考答案,等于同时在做大众的文化素养教育,这才叫做人文节目啊!
还可以设计读书或电影分享的节目,藉由全世界已经有的畅销书或电影,分别展示在国人眼前见贤思齐;而生活环保更有必要制作成节目,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知道如何爱护地球母亲,才不会让我们自己也深受其害却不自觉;能够达到身体环保的有机美食节目,至少会吸引很多家有慢性病人的注意,怎会没有人看呢?
上述这些节目很困难吗?还是我们继续搞一大堆唱歌、跳舞、选秀的节目?或者连续剧里动不动就哭闹、打人耳光、搬弄是非?要不医疗广告节目满天飞?抑或把别人家庭隐私拿来恶俗的展演?就连耍嘴皮子的小品弄多了,都对人的敦厚、有礼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能不开始认真整顿电视节目,使之能成为全民文化素养教育的重要载体吗?
我们很多比较有条件的人会把孩子送到国外,因为都知道国内的教育不足,媒体环境也有局限,宁愿让孩子出去拥有国际经验和视野,我就问一位充斥着畸形节目的台湾电视制作人:你会让你的小孩看这些节目吗?他一下子不知如何回答我了,反正做些有收视率的烂节目是别家小孩在看,我赚我的钱就好了!我猜想这是他心里的答案。
因此我想,那只有观众自己掌握好遥控器,别成为媚俗节目的帮凶啦!然后多支持“心灵环保”的节目,大众的心理健康才在这个特殊时刻,能够获得有效疗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