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怀恩
怀恩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462
  • 关注人气:5,02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环扣乐活年0308-我们跟“克莱默夫妇”学什么?

(2008-03-08 08:41:53)
标签:

克莱默夫妇

心灵驿站

女性成长

情感

分类: 博客乐活学堂

2008女性乐活影展5之2

      我们跟克莱默夫妇学什么?

 

我前面几天铺垫了好几篇“女性成长”的文章,今天终于是“妇女节”了,而《2008女性乐活影展》要谈的则是颇具代表性的《克莱默夫妇》,片子虽然拍摄至今约30年了,但怎么看,对于女性以及男性都有极高的启发意义,两人在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角色分工上,女性已经没有办法继续维持全天候妻、母一职,而是要找到自我,可男方却在打拼自己的成就之余,完全忽略而感受不到妻子的渴求。

 

戏剧就从出现了一个不告而别的妻子与母亲这点展开,父子俩人相依为命,不断看到男主角要父兼母职的疲于奔命,却发现原来父子关系可以那么亲近、温馨,等到女主角回头要争取儿子抚养权的时候,由于利害相关,两人其实对过去角色分工上的失衡,并没有很深刻的反思,只任事实发生,但对保护孩子免于受到父母关系破裂而被波及的努力,却是我们应该最动容之处。

 

昨天我们的《203040》电影观后对话中,和我一起主持《心灵驿站》节目的彼得,从男性角度提出个发人省思的观点,他说男人要得到所有人的肯定,他才算有成就,而女人只要得到一个人,也就是她最在乎的男人的肯定,就觉得很幸福,这的确是我们当今两性关系对待常常错位的关键,女人面对男人而立,男人面对社会而立,试想双方如何能有适切地交集呢?

 

戏中女主角清楚的自主意识,让她选择走自己的路,即便最终因思子心切而走上法庭跟前夫相争亲权,然而,却在胜诉之后,深切体认到自己曾“抛弃”孩子一次,不能再一次撕裂孩子跟父亲相依的情感,导致对孩子二次伤害,而理智地放弃了,这对许多不知道自己可以找到自我价值,而且要理解孩子感受的女性来说,应该是个好教材。

 

否则就是我们较常看到的,女人往往把男人不了解自己作为争吵的由头,然后再拿孩子出气或当筹码威胁男人,个人本位的结果是男人可能跑得更远,孩子则在充满怨恨、吵闹的家庭里不健康地成长,没有机会学到跟异性如何相互有效沟通和理解,更不懂得尊重无辜小生命的亲子关系权,然后一代代恶性循环下去。

 

所以我们从《克莱默夫妇》电影中,可以学到男女彼此在角色分工上需要更多的换位思考,能够静下来倾听另一方的感受和需要,然后取得家庭经营效益最大化,同时更谨慎地处理与孩子的关系,分合与否都不重要,关键在我们如何不伤害孩子,不丑化对方的大前提下,能个别给他们充分的爱和安全感。

 

现在分偶越来越多,孩子会习惯单亲家庭状态,只是取决于父亲、母亲的性别角色扮演和分工,能否作为孩子的身教榜样?最后一幕煞是感人的《克莱默夫妇》,恰好可作为绝佳典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