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灵环保境由心生教育 |
分类: 可以这样乐活 |
有“心灵环保”需求的人越来越多,例如有些女性意识到要变化气质;老人们想要继续发挥自己宝贵的人生经验,还能对社会有些作用;年轻人开始在郁闷、焦躁中问:我为什么而活?连小孩都在“好无聊哦!”的无奈里,寻思一个好玩的当下,这些除了是物质过度发达导致物极必反外,其实每个人的内在本能都需要知道自己是谁?来干什么?往哪里去?
而我们实在非常幸运,处在今天这个“心灵大世纪”,随便身旁都会碰到一两个高人或大师,只差在自己有没有灵性感受到而已,此乃中国人受到老祖先简单一句:『子不语怪力乱神』,从此只要跟我们极其有限的认知出格的话,都被打入牛鬼蛇神,不幸的是,加之几百年来,国力萎顿,民族自信沦丧久矣!西方科学理性当道,于是“眼见为信”完全局限了我们的灵性,殊不知天地之大,岂是科学仪器能探测究竟的?现在人的固化脑袋受到极大的挑战,就是:我什么都有了,为啥还那么空虚?
刚才所谓的高人或大师,不是指什么玄奇之人,而是觉性较高,少惹尘埃,心里自然清亮、定静,看事理必然相对通透罢了,可是对许多可能正处在痛苦中想抓住浮木的,有些便往宗教里探寻,一家伙就依附上某个神祗或大师,然后求的问的还是考试顺利、升官发财、如意嫁娶、早生贵子,即使仅求健康平安,都显得功利十足,很少能清楚地锻炼自己心性如神佛,进而看到自己就是神佛,无须外求,反因为汲汲于求名利或求道,不免着了人为宗教良莠不齐的道执着不已,却未在生活中能以德服人,或习得安身立命。
另一种热衷于追求心灵环保的,是通过一些心理治疗技术和氛围,发掘情绪问题的根源,然后通过专业训练可以“暂时”达到宣泄跟缓解,但是回到生活中一段时间后又打回原形,需要花笔学费再去清理一下,始终较少在平常日子里就边学习边交流,回去力行后,再省思、分享和交流,如此周而复始,才能在认知意识上扎根,明白“境由心生”的朴素道理,也因应了古圣先贤:吾日三省吾身的至理,不正说明“终生学习”根本就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吗?
为什么我们会说人生或婚姻即道场,就在于生活中时刻修行(修正自己的行为),求人拜神佛都绕路了,而三环扣的“乐活”,正是人文素养的修行路,尔后自会懂得爱人如己、礼敬神佛、善待大自然,而非执着于理论、情境或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