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心理访谈周正心理健康检查 |
分类: 父母教育 |
昨天看《心理访谈》栏目再次感受到病态父母真是孩子的灾难,连著名心理学家嘉宾周正都忍不住一掬同情之泪,也适时地当头棒喝那位母亲,便想到前不久沪上一媒体报道标题即:父母有病,孩子吃药!我们以后是否当父母之前需要先考个证,至少先检测一下人格健全问题,呵呵!似乎可以认真考虑一下这个议题了。
那位母亲在描述他们夫妻如何暴打儿子时,看不到她有任何懊恼或羞愧的表情,反而是越说越来劲儿,理由就一个:孩子不听话!这期节目主题是“我的炼狱生活”,那个长得十分秀气而且性格乖巧的中学男孩,轻描淡写地形容他觉得家像监狱一般,而他不断遭受暴力这部分,反倒是说得“得意忘形”的无知母亲透漏出来的。
结果周正一开口,忍不住就先跟孩子表态说:我代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人向你道歉!自己也泪眼盈眶,并表示今天例外地不作任何家庭分析了,就让那个当母亲的继续作为反面教材,警示所有为人父母的能这样对待孩子吗?专家如此性情中人不拘泥于专业形象,我佩服有加,更看到他急人所急,没法忍受孩子如此被施虐。
一如我前几天写的博文《需要看心理医生的“母亲”真多》,虐待子女事件中,已非暴力男性的“父亲”专利,而是当“母亲”的恐怕更多,因为她们很容易找上最没有抵抗力的弱势孩子下手,这个案例母亲被专家问到自己对长相、工作、婚姻是否满意时,她全盘否定,显然他们这对病态父母逼得孩子想跳楼自杀,背后是源自于他们自身的怨怒没有出口,孩子就成了长期受暴者。
所以我非常确定,大凡带着孩子来给专家问诊心理的父母,八九成问题症结都出在大人身上,那一二成就归结为前世因果吧!或者可以这样总结道:凡指责别人有问题的,几乎都先看不到自身的问题,而怪罪对方比较方便,更别说懂得理解对方的难处,我前天那篇《“婆媳”矛盾和男人没多大关系》,惹得好几个媳妇上门出言不逊,甚至讥讽婆婆没文化,我就想当我们提醒常要说“感恩”时,不是先看到自己比较幸运读了点书而心怀感谢吗?怎会反过来嘲笑、鄙视对方呢?继而担心起这类人当了母亲,甚至婆婆后,很难会是个情商健全的人,唉!总之,以后结婚和当父母前,至少先去做个“心理健康检查”吧!免得贻害无辜的孩子啊!
乐活家族接力棒V!→
1号乐活棒:
在责备、抱怨别人的同时,想想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些情绪?只要虚心觉察、反思,就会一次比一次减少同类情绪哦!
2号乐活棒:
冬天离水管较远的浴室,往往前端都是冷水,可以先用桶接起来冲厕所用,而非让它哗啦哗啦地流失!
(请点击评论接棒!对健康、快乐有助益的观念、行动、点子、体悟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