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杂谈女性成长心理访谈 |
分类: 父母教育 |
和朋友谈起她侄子上网成瘾,成了她这几年的极大亲情负担,接着追根究底后,仍然是孩子的母亲问题居多,总是唠叨、严苛,且似乎看不出来这期间当母亲的有何觉悟,而孩子早就几年来都不愿意和他们父母俩说话了,偏偏这种家庭真是不少,便想起前两天在央视《心理访谈》栏目,一下就看到16岁女儿一心想离家出走,让她多年在外地打工,全力为女儿奋斗的母亲心痛不已,结果也是当妈的一会儿宠溺,一会儿苛责,孩子无所适从,只想逃离她的控制。
所以我非常确定,凡是觉得儿女有问题的父母,首先给自己“把个脉”,照照镜子看自己的尊容是否可亲可爱?孩子都是顺着父母亲的教育模式型塑出来的,除了前世因缘太深的,可说无一例外,尤其是母亲,生养教孩子一条龙,介入最多,子女有啥反应,大多数女人绝对脱不了关系。
说得那么斩钉截铁,我可是有根据的,越来越趋向“母系社会”的性别分工发展现状,不仅“女主内”的教育孩子任务未减,同时女性社会角色日趋张扬,也把传统“男主外”的权威性格带到亲子关系中,而且比之于男人更彻底,这部分经常伴随着女性阴晴不定的情绪而来,导致孩子在极化的刚柔两头不知所措,也就是看似母亲爱之深,但责之切却是他们难以承受之痛。
其中,女人的内外兼顾角色,如果没有个人魅力的游刃有余,而是焦躁、跋扈,则往往会搞得家庭鸡飞狗跳,很可能造成老公倒向外务更多,甚或“外婆”不断,回头让已经是蜡烛两头烧得女人更加抓狂,不消说,眼下只有孩子可以出气或指望了,无形中都把压力掼向孩子,最后彼此形成寇仇。
所以到这步女性还不觉醒,那就是整个家庭的灾难了,我这些年来的男性关怀工作经验,让我越加看到女性需要受教的远超过男人,若是女人不再找回自己的生命重心,看到自己的个人价值,老是依附着老公、孩子有成就才踏实,那就永远被他们控制着,而终极显得面目不可爱,说到底,“女性成长”恰是我们社会现在亟需推动的精神文明教育,否则就是许多当母亲的得去找心理医生了。
若这些个警觉性都没有的话,那我们将会有越来越多性格违常或精神不稳定的儿童及青少年了,不信的可往各学校心理辅导室看看,千奇百怪的个案有增无减,然而再怎么治疗孩子,就算有疗效,回到家里复发的只多不少,唉!真正该去治疗的问题源头是大人哪!尤其是当“母亲”的啊!
乐活家族接力棒V!→
1号乐活棒:
女人“变化气质”不仅是为了吸引男人,更重要的是自己首先神清气爽,智慧慈悲哪!
2号乐活棒:
试着从每天一次关心孩子情绪开始,例如『说说你今天最得意的事情』、『今天心情可以打几分?』等等,日积月累必能改善彼此关系!
(请点击评论接棒!对健康、快乐有助益的观念、行动、点子、体悟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