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精神生活自由落体 |
分类: 父母教育 |
孩子是在没有得到他(她)的“允许”下就哭着来到人间了,难道他们预感到凡尘不好玩吗?那么把他们带到红尘滚滚的父母,是否有义务多关注和感知这个生命的真实需要,让他们快乐些呢?更何忍无知地折磨或残害他们呀!不信?就请每天收看央视《心理访谈》栏目,保准一个星期下来,便知道我在说什么了!
《读者》上有一则“思想碎片”:作业做完了吗?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和谁出去了,男的女的?这是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调研报告指出,所提正是中国父母最常问孩子的,看不出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譬如问你今天开心吗?或者你朋友好吗?总是用管理和不信任的态度看待孩子,然而,惟有感受孩子的情绪状态,以及关心他所关注的事物,我们才容易进入孩子的心理世界,能够如师如友吧!
现在父母常把所有精力拿来改善家庭生活,再进一步满足大家的物质欲望甚至虚荣心,不仅自己没有时间精力进修成长,也无法在质和量上和孩子合宜共处,只会一股脑把自己的辛苦,理所当然地转嫁要求儿女必须体谅和遵从,于是父母多采粗暴或者溺爱相互为用的方式教育孩子,其实更多的是压迫孩子顺大人意旨,拿功利心假设孩子不努力就没出息,将来只能讨饭,很多孩子是这样被威胁大的。
说到底,当绝大多数父母自己都不重视精神生活的时候,哪有能力感受另个生命体应该走他们自己的成长路径呢!包括跌跌撞撞地摸索,朝向自己的兴趣发展,以及有权追求快乐等等,正因为大人没有自我价值重心,就全身心盯住孩子,一心寄望孩子满足他们的私愿,尤其越是说为孩子好的时候,其实越是个人欲望的叠加,而否定和不信任,更是构成许多亲子关系的对待基调,造成孩子低自尊,缺乏自信心,也成了一代代国人的民族性格弱点。
这些都是因为完全不懂得尊重生命本身,个人亦无生命教育所致,如果我们没有一代人开始觉醒,重视精神生活足以涵养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和待人之道的话,即使文明行为随着“衣食足后知荣辱”渐有进步,但是不快乐的集体情绪却无垠地蔓延,从小学生和名校高材生自杀比例年年递增来看,不啻是个警讯,然而,有个大学老师竟然对学生跳楼自杀事件已经麻木到说:“自由落体”太多了!不需要大惊小怪啦!
相信每个父母都对己出小生命充满爱和期待,但为什么又往往“爱之适足以害之”呢?恰恰因为个体无知,才会老是不自觉地说:社会都是如此啊!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点哪!一位专攻特殊教育的小儿复健科医师说,赛跑时谁看起点?应该是讲不让孩子输在终点吧!当一个成人没有个体价值概念的时候,就只能盲从跟大流,此刻起,是否认真关注孩子的精神生活呢!别再让他们只能重蹈覆辙了!
乐活家族接力棒V!→
1号乐活棒:
咱们父母教育课程的急迫性已不言可喻,《绅士乐活沙龙》会多多举办类似活动。
2号乐活棒:
马拉松选手不会得癌症的研究结论是,他们以排汗方式将体内具致癌成份的“重金属”如镉、铅、铜、镍等彻底去除,自然可以预防癌症!
(请点击评论接棒!对健康、快乐有助益的观念、行动、点子、体悟皆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