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咨询师名人效应 |
分类: 社会文化观察 |
谁在为“偶像”买单?
答案是你我!因为一些找大腕当代言人打造品牌印象的产品,一整个宣传行销的天价费用都是消费者你我在分摊,所以明星可以拍三天广告后拿走千万报酬,留下来一堆绯闻、奢华生活的八卦“新闻”,再丢给大家消费一把,并且大篇幅地占据消息版块,继续炒作、推升他们的知名度,经纪人一旁乐呵呵地数钞票,而一些人文教育、公益事务内容,却很难碰到媒体资源的边。
前几天有位知名的心理咨询师到上海讲课,一开始就请助理声明他不跟谁个别拍照,最多来个集体摄像,到底是专攻心理学的,懂得人的驱从心理完全是被环境牵着走,所以不会蒙昧地受吹捧就冲昏了头,而听课的还绝大多数是从事心理咨询相关工作的呢!
媒体越发达,“名人效应”就越张狂,一夕之间乌鸦变凤凰,从门可罗雀到门庭若市,冷暖竟有如天壤,回想古时还有十载寒窗的根底,中举者绝非偶然,而今,“奇人异士”大多凭个“敢”字儿,就很可能转眼暴红,所以名人窝里什么货色都有,本来在开放社会不足为奇,坏就坏在社会资源严重倾斜,不仅助长幼稚、盲从风潮,还让真正需要关怀、济助的人群被边缘化,只能自生自灭。
例如,我们缺乏有系统的心理健康传播教育,通过媒体让大众建立自我照顾的学习认知,防范自身压力崩盘,同时也普及“病识感”教育,进而对于身边至亲好友的情绪管理能有所觉察,防患未然,但这些显然在媒体上空缺得厉害,如果我们少些娱乐、选拔赛的追捧节目和活动,必定可以腾出许多媒体空间与社会资源,为家庭和谐、社会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正因为我们都麻木不仁地为“偶像”买单,绝少有人能智慧地置身事外,大家只好承受奢靡、浮躁、急功近利的循环恶果,连小孩都不免成为受害者,而那些个人觉醒,不搞盲从,不趋炎附势,在精神上挣得一片清明天空,亦即我说的“灵性男女”则如凤毛麟角,然而,惟有这群人口增长,才能像高度文明社会如欧洲,深谙“见大人而邈之”的道理,根本不搞什么个人崇拜,遑论为“偶像”买单?
但愿“灵性男女”慢慢成为社会主流人群,则我们“文明古国”有望再现!瞎吹捧歪风自然式微!
乐活家族接力棒V!→
1号乐活棒:
当父母的可告诉孩子:一张高额的歌手演唱会票款,可以帮助一个贫困学生缴付一年的学费!这将会启动孩子的善心而做出相应选择。
2号乐活棒:
汽车“共承”是先进社会的公民环保意识,尽量避免一个人开一部车,消耗石油、污染环境,也占用道路空间和影响流量!
(请点击评论接棒!对健康、快乐有助益的观念、行动、点子、体悟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