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心理访谈非常妈妈 |
分类: 生命感悟 |
《心理访谈》请智慧解读“爱”
如何表达爱,以及“爱”跟道德、孝顺、责任、承诺有没有关系,确实是我们过犹不及的情感表达特性中,非常需要学习的一门功课,原本属于人类心智模式的本能情感之一,何以到我们,总会变成一种负重的人际关系,彼此期待、倾轧甚至指控?而绝少能够反思爱和自由间的交互意义?
央视《心理访谈》黄金周推出了七集“非常妈妈”的特别节目,正如我前面几篇博文所关注到的此一栏目,经常凸现了女性妻母角色,对于家庭问题造成的深刻影响,这会儿专程安排“非常妈妈”主题,必定是针对女性角色特质以及担负起教养责任这两方面,拟做次完整检视,但我仍看到从主持人到观察员对于“爱”的焦虑反应,然后投射在来访者身上,然后老要他们表态,就忍不住想跟大家共同探讨:我们如何智慧地解读“爱”!
“爱”基本上是不需要教育和“嗾使”的,人与人之间的爱必定奠基在对待关系上,更何况多少“打”不跑的亲情和爱情,每天不断演绎在我们生活周遭,何劳旁人特别还是一些具专业身份的人,总要耳提面命别人相爱呢?这种焦虑恐怕是他们自身需要好好觉察的部分,要不就是我们社会对“爱的教育”矫枉过正了。
节目来访者绝对不是因为“恨”的动机来说自己故事的,反而恰恰好多是因为“爱”得过头,变成了压迫、控制、恩怨才找上门来的,所以最需要强调的是沟通,和自己究竟在欲望着什么,而非爱不爱的问题,因此每看到主持人或咨询师“指挥”来访者表态要一方或彼此示爱的时候,我就觉得难受,他们能当场拒绝“表演”吗?所以多少带了点承诺、忏悔的压力,经常做得别别扭扭,这会是我们节目制作初衷吗?
健康的“爱”是体现在理解和尊重,且无论是心理上还是环境上,给与对方充分的自由空间,并信任对方是一个成熟的人能够对自己负责,故而应该是一种舒服而温暖的关系,反例看爸妈固然很辛苦养孩子,但就能理直气壮地严责儿女必须孝顺,一不顺心便把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可能让孩子觉得他根本不该来到这个世界而心生怨恨;倒过来,如果父母任劳任怨以身作则,细心感受孩子需要,并倾听、尊重他们,孩子绝非木石,自然会心疼、深爱父母的,这还要教吗?
所以我宁愿看到节目中多问问彼此自身的感受,以及希望对方如何对待自己,而这些正好是越亲密的人,越不容易面对面表达的,节目价值就在于有新元素介入,才会产生新的机转,而不要老刺探或强迫来访者表态“爱”了,因为在没有理解和尊重的基本人文素养前提下,“爱”只会是灾难!诚请我们难得的一个好电视栏目,能够懂得智慧地解读“爱”,再不要滥用或拿来煽情了。
乐活家族接力棒V!→
1号乐活棒:
感恩《心理访谈》栏目来访者把自己的故事公诸于众,让其他有类似处境的人得以学习受教,三五好友或同事若还能坐下来交流心得、诉说个人感悟就更棒了。
2号乐活棒:
对于所有提升我们生活品质的服务专业如清洁工、保安、送水工等,应随时感谢他们,是用微薄收入提供劳力,让我们付出有限代价却能享受整洁安全的环境服务!
(请点击评论接棒!对健康、快乐有助益的观念、行动、点子、体悟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