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爱他不如懂他 |
?/P>
一个心性健康的人,肯定不会随便使用暴力伤害别人,更不可能施虐于人,特别是对孩子,这个逻辑当毫无疑问,换句话说,有暴力和施虐行为的,基本上多属于心理、精神方面出问题了,男人、女人都一样,而他们之所以异于常人,便得回头检视他们是在什么样的家庭成长的,也就是原生家庭文化哪里出了状况。
可我每次看电视新闻报道婚姻暴力或各类凶杀案时,都有点暴戾反应,想砸向电视里那些“弱智”的媒体人,他们总是煽情的把受伤或暴力画面加大,然后描述些无关宏旨又惟恐天下不乱的八卦情节,完全不涉及丁点关于这些现象背后的因素,观众就跟着看戏,也丝毫无意识到那些施暴行凶的人生病了,我们应该从源头去了解犯因为何,和当时情景又有何关联,这也算是一种机会教育啊!
例如前两天央视《海峡两岸》谈到台湾家庭暴力年后个案暴增,引用一家台湾电视台结论字幕是年假越长暴力越多,似乎是回家团圆打架的,而压根儿没有解读那些打人的男人,可能从小就是被暴力打大的,所以没学会用其他文明方式与人沟通,或者他们由于自小被看轻产生自卑,以至于防卫过当而动辄暴力相向都有可能,哪会是单纯的恶意伤害呢?
我经常看这些“凶嫌”的神情,究竟什么样的创伤导致他们泯灭人性呢?媒体越是忽略探讨这部分,把他们定罪式的贴上标签,不就等于活生生让他们曝光在大众面前遭受二度伤害,可能更强化他们的反社会人格吗?最后整个社会治安成本可是每个人都要摊付的。
因此恳切希望媒体人读一点基本心理学,把自身工作视为社会教育责任的一环,不轻率地置人于死地还不自觉,《家庭会伤人》这本书就明白告诉我们,凡是人格违常的多要回溯其人的童年生活,没有几个天生下来就是坏胚子的,如果传媒导向越加异质化,更会助长受播者的负面情绪,台湾这几年暴增的抑郁症人口或暴力事件等,媒体乱象多少有些“贡献”,我们不能不慎啊!而婚姻暴力关乎原生家庭文化,则是我们每个成年人都需要深思的性别议题,别跟着浅薄媒体人起舞呀!
乐活家族接力棒V!→
1号乐活棒:
看到身边一些人际关系不佳的别冒然排拒,如果耐着性子和对方交流,说不准会成为他们的救命稻草,甚至发现那是个宝,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可厌之人。
2号乐活棒:
淋雨不是件浪漫的事哦!除了酸雨对秃发造成威胁外,湿气由头入侵留下寒气,对身体健康自有影响。
?/P> (请点击评论接棒!对健康、快乐有帮助的观念、行动、点子、体悟皆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