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爱他不如懂他 |
“穷爸爸富爸爸”逼死男人?
第一次看到《穷爸爸富爸爸》这个书名时,顿时有推动男性关怀工作的职业反应:『搞什么?还把男人往经济力竞争的穷富火坑上推吗?』,试想,此一字面上的名词一旦定性,以后小朋友区分爸爸的直接价值,不就在穷与富了吗?
后来当然知道这本书的口碑意义,在于强调男人应该做一个心灵富翁,正是解放男人不再成为只是“人肉提款机”的经济动物而已,所以今年马上到来的10月28日“男性健康日”,我就用此一书名“支解”个中意涵,试图为这个一直备受疏忽的节日,能带来一点省思。
每隔不久,就会看到什么富豪榜、财经名人榜之类的新闻报道,各媒体的人物专访也多挑选那些创业有成的富人,让接受讯息的平庸百姓,不是有望尘莫及的自卑感,就是跟着激发出“有为者亦若是”的豪情壮志,更暗示女性择偶当选如是人也,难怪亿万富翁出怪招欲征寻“无性经验者”为老婆时,竟也有趋之若鹜的。
曾经就有女人对安于现状的老公说『现在国家经济情势一片大好,你还不赶快去闯荡做个创业家?』人各有天性,还有生命际遇也强求不来,这应该是人尽皆知的,但男人就没有“回家吃老婆”的退路,非得背负着性别角色的压力,去挤那个“人中龙”宝座,这样合乎人性吗?我认为是太不人道了。
而小孩在学校更“酷”,可能光是一双运动鞋比划看看是哪个名牌,就可以让许多老爸疲于奔命了,何况说有没有私家车来接?来接的是什么名车?在孩子的心目中就是他爸爸“行不行”的标准,“穷爸爸”、“富爸爸”不正好是个理所当然的称谓?当父亲的人能跟孩子辩解些什么吗?
特别是男孩总把父亲视为偶像看待,大人又老教他们长大要有出息,然而,在物质导向的社会价值观里,不就是以穷富论英雄吗?可曾看到过什么优质男人榜、爱心爸爸选拔等等,是着重在男人的身心灵品质上的?
男人这个“父亲”角色,本来在孩子的心中“地位”就远不如“母亲”,因此有位男作家曾慨叹道:『一天,我骑着脚踏车带孩子上学,走到一个上坡路,碰到孩子同学的父亲跟我一样,也在卖力蹬着车逆风前进,这时两个小家伙却大唱着:“世上只有妈妈好”……』。
所以若再把爸爸依贫穷和富有加以规格化的话,岂不逼死一堆只想把小日子过好的“正常”男人?说到这儿,就一定要提提上海男人了,有本书叫做《打死不做上海男人》,和我写的《我爱上海牌男人》简直是“打对台”嘛!
让我不得不回想最安于过有滋有味小日子的上海男人,可说是我长年观察男性文化的男人社群中,算是和孩子感情最亲近的,而且常常超越孩子和母亲的关系,他们不汲汲于应酬、追求升迁,就与孩子在接送情和饭桌上,建立了亲密的父子女深厚亲情。
显然上海男人的“胸无大志”,是那个耻于当上海男人的作者理由之一,不过若是无法体会“富贵如浮云”的真谛,感悟照顾生命的亲力亲为意义,作者论点就确实只能在“见树不见林”的格局里打转了。
最后,我们果真识得家庭、亲情是作为“父亲”一角的终极依归,那么《穷爸爸富爸爸》这个行销讨巧术的书名,应该再加一个清楚的副标题:从心灵富翁开始做起。我们宁愿看到男人在有限的财富上,动脑筋创造无穷的生活乐趣,先进国家时兴的“DIY”(Do It Yourself)亲自动手做,讲的就是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