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男人如何面对女咨询师?
男人可以输给男人,却不能在女人面前示弱,台湾10个心理咨询师中,有9个半是女性,于是更多时候,男人将忧郁症的症状,归因于身体出状况,例如“心悸”怀疑是心脏病,“胃口遽减”担心是肠胃功能不佳,“失眠”就去找神经内科医师,“阳萎”只好勉强去看泌尿科。
难怪,许多男性患者平均往其它科跑了两年后,才不得不转进精神科或心理门诊,延误病情和浪费医疗资源自不待言,更何况要他面对专业女性头头是道的分析,心理障碍就甭提了。
事实上,过去医学上有个说法:女性忧郁症患者是男性的两倍,理由是女性生理特性如经期、产后以及更年期,都容易影响情绪的起伏;另则女人的家族照顾者角色,以及家庭、工作蜡烛两头烧的普遍现象,皆承受了男性难以企及的压力,因此,差异自然而生。
然而,男性忧郁症人口近年暴增,已有直追女性的趋势,尤其在失业潮阶段,曾经遽尔增加达35%,同时男性和女性忧郁症症状有所不同,女性多半是退缩、孤立,对工作和人际关系失去兴趣,男性则表现出暴躁易怒,影响家庭合谐和社会安全至巨,「愤怒,是因为他们无助」精神科医师如此解释。
可见,男性由于受到传统性别角色期待如强壮、承担,百般不适都得装着若无其事,一旦超过负荷,还得咬着牙躲躲藏藏,使得积郁越深,一发不可收拾,故其男性忧郁症状有不可忽略的波及面,包括不是自杀必亡,就是带着全家自杀,台湾已经发生过好几起了,我们社会还能坐视不顾吗?
所以,提前预防和适当协助成为当务之急,除了大量进行病识感教育外,面临确实是女咨询师多过男咨询师的现实生态,男性忧郁症患者如何卸除心理障碍呢!首先可通过有男患者和女患者的小团体治疗的方式进行,大家“同病相怜”,可相互倾诉和支持,谁也不会笑谁,而逐渐卸下心防。
同时,选择参加像我们【绅士生活沙龙】的身心成长活动,在两性互动中有分享交流,也有自我感悟,不仅纾解长久以来的抑郁,并觉受到彼此温暖的情谊和支持,不会老陷入孤单无助的负性情绪里。
然后,慢慢就会发现女性咨询师的性别特质,如慈悲、耐心、细腻、温馨,恰恰好是缓解男性内在矛盾的最佳良方,进而脱下武装以久的面具,彷佛再入母体的胎儿期,享受安全的照拂。
当然,不可讳言的是,有些女性咨询师受制于个人的情感经验,没有客观学习男性文化心理对提升工作质量的意义,可能让男性患者感受不到女咨询师的“同理心”素质,甚而担心遭到二度伤害,因此对女咨询师敬而远之,这点是心理咨询专业界需要认真看待的问题。
总之,性别不该是人与人之间的重伤害元素,但很不幸,往往正好是两性共处的要害,那么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医患关系中有否弥合机会,看来是彼此的共同课题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