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爱他不如懂他 |
中国先生与男色时代
中国先生与男色时代可以是两个并行不悖的相容概念,但得先把男人回归人本位,懂得关照自己身心健康、重视家庭和乐、参与公益服务、尊重女性、亲近大自然,看来条件好象很多,其实根本就是人类应该一以贯之的气质。
2004年,首届《中国先生大赛》,启动了一个“男人也可以被观看和评选”的划时代里程碑,大赛组委会也竭尽心力标示中国男人形象当为〖男性雄风席卷,阳刚之美倾城〗,然而来报名参赛的仍多是个人征逐名气的年轻花样男子,而非被推荐为真正能代表近七亿人口的“中国先生”典范,究竟是认知有误还是诉求偏差,值得我们深思。
平心而论,我们社会总是把男人推向个个应该是功成名就的“经济动物”角色上,动辄用财富榜来彰显男人的身价,男人竞相打拼的结果,不是头秃肚凸、全身名牌,就是熊猫眼、面色暗沉,一副油尽灯枯的样子,能有几个意识到小我生存的意义和实现大我的价值,而不是跟着社会盲目的性别角色导向走的?这些才是我们期待的“中国先生”吧!
可惜“雄风”也好,“阳刚”也好,看似给男人一个“政治正确”的男性气质定位,但是否与时具进不无疑问,今天女人在各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不知凡几,换句话说,女性社会角色“雄性化”是普遍被忽略的性别课题,在大家还抱持着对“她世纪”质疑的态度时,我却常常碰到名片拿出来头衔一大堆的女性,更别说往传播业、行销业、服务业、教育界等等望过去,女性占了七成以上绝不夸张。
所以传统的“田力”(=男)时代显然过去了,男人与女人不管在家庭、工作和社会服务各方面,大多看时间分配和专业项目进行分工,雄风或阳刚应该呈现在生活作息健康、敢于任事、扶助弱势的具体行为上,这些个方面,现代女人不也体现得更多吗?
反而因为我们缺乏新时代男性教育,大家对雄风或阳刚仍停留在形体和男子汉的狭隘认知上,尽管《中国先生大赛》主办单位曾说:『不是单纯地搞什么美男靓仔,我们的目标很高远,拯救中国男人的整体形象,以往娱乐圈男艺人的痞气、模仿气和所谓秀气的脂粉气,在这次选拔赛中都会被“枪毙”掉。』可是大多数参赛者是否真的符合“拯救中国男人的整体形象”呢?那我宁愿面对像北京分区赛冠军具有影视和模特儿经验的男色典型,然后再认真思考一个重视形体表现,但也懂得丰富自己内在涵养,进而兼善天下的男人。
如果理解到近代男孩成长的环境氛围多由母系主导,男孩相对和父亲、和男老师共处的机会不多,就会清楚性别传承结构已经改变,“花样男子”一如雄性化了的女性社会角色般,必成为自然现象,关键在全人教育是否真的到位,不再把男人安于现状当作“没出息!”,不参与应酬就被取笑“妻管严”,拒绝喝酒则不是男子汉等等。
事实上,当男人重视体貌的男色时代来临毋宁是好事,因为一个男人懂得先爱自己以后,才有能力去关心他身边的人事物,“中国先生”这个名衔,恰好给男性群体一个展现体态和自我充实、发挥大我精神的反思空间,所以大可相应合呀!
然而尽管现实上这个活动最终胎死腹中,证明我们社会对中国男性气质还没有清楚的轮廓前,确实没办法草率地把一些健身房或时装T台的小伙儿拿来充数,但终究我们仍然要认真思考:21世纪的新男性气质何去何从?同时,男色时代也不是简单的“娘娘腔”就可以论断的,应该是男人开始关注自己的体貌,不再沦为“臭男人”之列,确有其可喜可贺之处,只是此外恐怕还需要更多含人文素养因子的男人,才能登得上殿堂,代表中国男人典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