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他不如懂他之3:婚外恋没那么可恶吧!

(2006-01-29 11:13:53)
分类: 爱他不如懂他

爱他不如懂他之3

 

婚外恋没那么可恶吧!          

 

其实从普遍称“婚外恋”这个用语来看,正好恰如其分地阐明婚外情或婚外性,很多是基于一种调节式的爱恋激情,相当程度在语示着那是止于婚外的一种状态而已,大多不会动摇到婚姻根本的,然而夫妻真要有一方觉得彼此过不下去了,另一方还能掐着对方的裤头儿不放吗?岂不“嗟来食”的全然尊严扫地啊!

 

在『婚外情这东西—当代中国婚外情纪实』一书中,几乎从头到尾的婚外性都畅快淋漓,让人不禁怀疑男性医学调查统计的高比例勃起功能障碍人口里,大概都没把偷情效果的“黑数”算进去吧!

 

在这几十个有男有女的婚外恋案例里,大多看到的是从心灵的钟情到肉体的激情都有,而且不少是“打平”的(双方配偶皆在状况外),大家各取所需罢了,所以清楚看得出来,没有几对“野鸳鸯”会认真到能走进礼堂的,嗨!说白了,绝少有人动不动就大费周章的来先离个婚再来结个婚,改成同居倒有可能。

 

具体说,应该是大部分的男方,仍想保有原来家庭的完整,同时都心知肚明了解太太是无辜的,这也是我常笃定的跟女人说:『只要你想继续当元配,其它女人就很难撼动这个位置,因为80%的男人再怎么玩,他都不会轻易离开婚姻的』。

 

话说回来,为什么婚外恋没那么可恶呢?书中提到爱情其实是相当低比例的出轨肇因,『只有10%的男人和20%的女人表示,爱情是造成初次婚外恋的主要原因』,而且有过半男性和近三分之二女性指出,他们的婚姻并不是不快乐,只是当有一个交换个眼神就知道对方是Mr.Ms.Right出现的时候,有越来越多的人,不认为要把这个结交的欲望带到坟墓里去,而是当下“尝鲜”。

 

在美国,特别是事业有成的中年男人认为,婚外情是正常的情感或情欲行为的一种延伸,不需要愧疚,也没有那么深刻的内在纠葛,更不觉得是心理失调,当然,相对的他们对于女性出轨,就不是我们这种男权社会“绿帽式”的不共戴天大仇了,恐怕更会自省的是『我们夫妻之间出了什么问题?』,很少去跟第三者摊牌甚至决生死的。

 

事实上,在婚外恋情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男女对爱或性的幡然苏醒,最后竟能调动个人自尊和人格成长的价值,这已经说明一个良好的两性互动,远远不止于相伴或成家的功能,而是促进双方心性更为成熟完整、丰富生命经验,这再对比于一个有如一滩死水的婚姻,确是会让人义无反顾投入地。

 

婚姻走到充满窒息感或深层倦怠的,乃至于迫使一方见异思迁,原就想当然尔,甚至是配偶的善妒、支配使唤或性冷淡、性无能等等,也都有可能让对方惯性地寻求外来的慰藉,一夫一妻是永恒的赌注,在情感、情欲经营上,一般胜算都不大,只是维持局面的凑合着过,一旦衣食足想要多点情感抚慰的时候,婚姻往往就变得捉襟见肘十分脆弱了,不婚、晚婚和离婚率的节节攀升应该都不是偶然的吧!

 

不过,哈哈!还要话说回来,为什么婚外恋没那么可恶呢?这本书里有很多案例不约而同的说,婚外情也好,婚外性也好,都相当程度纾解或弥补了在原有婚姻中的焦虑、纠葛、无趣乃至于无性,所以大多能开开心心或带一点歉疚的回去继续过日子,反而能维系婚姻于不坠。

 

有个女性朋友当了二十多年的第三者,至今两个人还像情侣般,一到周末就相偕出游,对方老婆也知道,但她就闭只眼睛,很清楚自己在这个婚姻里要得到的是什么,于是三个人各取所需、相安无事的一路走下去了,『我还真没看到几对夫妻能像我们这样浪漫、和乐相处的』,女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真正那些自认为是婚外恋的受害者,往往是自己把路先走绝了,不是把家搞得鸡犬不宁,就是到单位哭闹,甚而要置对方于死地,这一搞,什么感情都玩完了,看似报复了对方,其实是先赔上了自己,根本就是双输的局面,这在讲究尊重文化的西方文明社会里是很少见的,『感情能勉强的来吗?而且这种吵闹、斗争对孩子的伤害最大,整个家庭都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这是我在演讲里一再“耳提面命”的,大人愚昧无知波及下一代的事例,在我们社会可说多不胜举哪!

 

真的!婚外恋其实对婚姻是没有那么大杀伤力的,虽然不太营养,但若有些调节功能,我们也能务实以对的话,那么两害相权取其轻应该不难理解吧!所以如果认知婚外恋是“必要之恶”,也就真没有那么可恶了,当然,它更不只是男人的专利!

 

反思区:

◆男女感情能勉强吗?爱欲能禁锢吗?

◆现在身边有婚外恋的男女比例与过去有何不同?

◆现代人是否需要与时具进的看待婚姻本相?或者是要“道德重整”?哪一种最贴近人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