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何只有广州办性文化节?

(2005-11-06 10:57:46)

为何只有广州办性文化节?

 

去年无意中在电视上看到一场内衣秀,举办名义竟然是第二届广州“性文化节”,一则欣喜于有这么个节日活动,让“性”不再隐讳、矫情,却也可惜如果还能有一场讲谈会,延伸内衣与性文化的社会教育议题,那么就不只是个肤浅的“感官活动”而已!

 

尽管性文化节会否沦为性用品节的疑虑不减,但终究能够堂而皇之成为嘉年华会的壮举,也只有广州行得通,一如广东省人口计生委副主任张枫曾说要成为文化大省,就不能只讲“白天的文化”,老百姓的夜晚也要过得科学、安全、有情调,因此不能偏废“夜晚的文化”,此话一点不假,食、色早就在儒家学堂明示为人之大欲,何以进入21世纪咱们神州6号载人航天都圆满达成,而早就是国际社会显学的性“科学”文化,却只能在南方一隅进行着?而文化重镇北京、准国际都会上海却连个边都碰不着?

 

光看被国际性学界视为瑰宝的刘达临教授一生倾其所有独自创办的《性文物博物馆》,原可以是国人引以为自傲的祖先生活文明智慧具体示现,在先进国家是要加以维护的国宝,却竟然在上海无立足之地,最后被迫搬迁到江苏同里可见一斑。

 

而北京前阵子封了谈性话题的电视栏目《面罩》,也引起大家关注,看似“保守”的性教育传播环境,却在2004年的一次全球网络性调查中,爆出了个大冷门:中国性伴侣人次居世界之冠,而且较整体平均数还多近一倍,这当中或许可以解读为不是中国人太“色”,而是该有的健康出口遍寻不着,性苦闷结果就是“乱性”。

 

其实如果只是个人行为也罢,偏偏“性交”问题早就上升到公共卫生危机的层面,例如艾滋病说是“隐患”已有些自懵了,至于性病更是让人忧心,性健康从医院门诊是看不出端倪的,大量隐藏型人口恰恰是接触高端讯息如网络、报纸、杂志等最薄弱的一群人,他们可能最常看到的是电视节目,但到目前为止却没有一个性教育栏目;而强调关注男性性健康的1028日《男性健康日》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了,我每有机会在演讲或电视访谈中公开提问此一节日时,几乎无人正确回答,相关决策单位或者被外界讥为“性学公司”的有关学会、协会,是否懂得从人文关怀角度用大众语言和社会对话呢?这是值得我们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举例来说,夫妻谈心不谈性吗?肌肤之亲的加分效应,壮阳还是壮胆?给老爸一个情趣之夜(父亲节),一定要男人主动吗?看看这些主题,哪一个是猥亵、淫秽不能谈的?这就是性文化啊!“弘扬性科学、倡导性文明、普及性教育、促进行健康”可以是漂亮的口号,但若和人实际的性生活质量无关又有何意义?“性健康,性和谐”是要落实到能跟社会大众观念与需求接轨才作数哪!

 

好歹今天广州坦荡荡进入第三届性文化节了,姑不论其和大众对话的能力如何,我们更需深思的是它可否成为全国皆可平常心以对的性文化节?而不只在广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