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空巢家庭天伦之旅独居老人美国文化生活杂谈 |
分类: 生活 |

看《天伦之旅》想空巢家庭
媒体报导,天津市仅中心城区就有空巢家庭15万户。儿女像巢中的雏鸟,长大飞走,留下只有老人的空巢。其实老年的孤独岂止在天津市区,在全国和世界发达地区都有这问题存在。
朋友介绍,在网络上看了美国电影《天伦之旅》,鳏夫翁斯库罗退休后忙着收拾屋里屋外,忙着采购孩子们喜欢吃的东西。但因孩子们各有各样的原因,来电话不能来家欢聚,于是他带病去探望多年未见在全国各地的孩子。这是一个散发淡淡的忧郁,也是充满温情的无奈故事。
男主人翁是一个对家庭有责任心的男人,也是对工作充满自豪感的人,在孩子长大成人之前,他辛勤劳作,保证家庭成员衣食无忧,为孩子将来打拼创造良好的条件。这期间他错过许多天伦之乐,赚得了钞票却疏远了孩子。转眼间他老了,步履蹒跚,身体有病,尤其妻子不在了,他通过反思,就是不要对儿女要求过高,只要快乐就行。人生别太虚荣,把事情看淡一些,最重要的是快乐,他要赢回那逐渐失去的亲情。
影片看得出不论美国和中国,对家和家人的意义都是一样。同时也反映老人的孤独是社会的普遍现象。由于社会的繁忙和家庭模式。美国问题甚至比中国还要突出。子女和父母分居异地,难得有相聚的日子。影片的正是从一个退休的父亲不远千里,四处奔波,寻找子女与他团聚的一些细节,不时让人涌起阵阵的酸楚。家,是我们每个人的根,爱和亲情是每个人必然负重。生活现实告诉我们,社会不是所有东西都能让人称心如意,但家庭的亲情,血脉,都是无法改变的。贫富、事业、成就等等都比不上流着同一样的血的亲情。
这部电影,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是父亲的孤独,浸染着亲情的孤独。他独自一人打理曾充满欢乐的家园,儿女们一个个因无法回家,他有失望的孤独;他离家独自旅行,依旧是孤独;儿女们善意的欺瞒,又使他心灵更加孤独。做为一个男人,就是这样的隐忍着孤独。这孤独看得人一阵阵的心疼。
影片告诉人,现在“养儿防老”,防的不是没钱,防的是寂寞和孤独。老人要减轻对子女的心理依恋。降低对子女回报父母期望水平。父母要尽量与子女保持宽松、平等、民主的关系,培养子女在情感上和理智上、体贴父母的习惯,同时老人要培养兴趣爱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调整生活方式,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和公益性劳动等。
全社会都要来冷静思考:莫令老人“空巢”又“空心”。据介绍:国外有的配备由40岁左右妇女担任生活指导员,定期打电话问候独居老人;定期访问独居老人住处,陪老人谈心。此外,还负责教授老年人一些保健知识。有的国家建立“家庭扶助制度” 老年人提出的申请只要得到核实批准,便有专业人员定期到家中做医疗、家政等服务,并为那些有特别需要的老年人配备专门的警报器。当老年人处于病危状态时,妥善的临终关怀程序便会启动。有的国家建立 “别墅家庭”,对缺少温情的老年人会挑选一户人家,让他们搬到别墅中,组成一个大家庭。
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够用就好;人活一生,朋友不能少;忙忙碌碌,身体最重要;老婆才是一生的宝,尤其国家养老措施少不了。
空巢这样的社会问题,定会有社会解决,对此应满怀信心。 这是看《天伦之旅》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