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恶在小姐堆里绣花枕头

标签:
绣花枕头《红楼梦》公子哥儿年青人文化 |
分类: 文化 |

厌恶在小姐堆里绣花枕头
从我心里讲,对《红楼梦》描述的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没有好感的,认为中国的一切时弊和封建社会的丑恶是有渊源的;对贾宝玉这样的公子哥儿也是心里厌恶的。
我来自一个贫民家庭,自小就认为那公子哥儿的形象是解决不了吃饭穿衣的生计问题,对社会来讲那是绣花枕头,那是泥粪蛋,华而不实。
贾宝玉出生在贵族家庭中,家族中儿孙虽多,竟无一个可以继承祖业者,惟有这个宝玉,聪明灵慧,寄托着扭转家族衰败之势。无奈他心思全在女人之中,兴趣全在女儿情上,他“极恶读书”,拒走仕途经济之路。连小厮兴儿都说他“每日也不习文,也不学武”,“只是在丫头群里闹”,除了有点作诗的歪才之外身无长技,醉生梦死、及时行乐,苟活在情天欲海之中浑浑噩噩……
贾宝玉在当今现实里是被许多人当作取笑的人物典型,贾宝玉是变态的表现,是有怪异心理的神经病。
我读许多红学家发表的见解,实在是不敢认同!当今只追求票房价值,不考虑社会影响,尤其是对年青人的正面教育作用,大肆吹捧《红楼梦》和贾宝玉实有不良的副作用。
在如今生活中,贾宝玉的形象不是时常进入人们的眼帘。有些正值花季雨季的年青人讨厌束缚,崇尚自由,想要摆脱逃离纷纷扰扰的世界,自以为是叛逆的,可又找不到一条正确之道,他们多是独生子女,对自己的事情有着自己一番独到见解,不喜欢别人插手,所特有的叛逆与任性的一面和贾宝玉是有相似的一面。有个朋友的儿子是个大学生,每个月生活费在万元左右,他高大帅气,浑身上下的名牌“包装”。每周吃一次鲍鱼,每天最低档次也抽一盒名牌烟。和女生胡混,他自小就是在父母的精心呵护下,在生活方面基本上像贾宝玉一样毫无自我生存发展能力,疼爱实际上是“陷害”,孩子的文化观念和教养方式,造成了不少大学生非理性态度方式,这无疑对于他们的未来成长和发展极其不利。
还有恋爱大军中也多了一群“恐婚族”。所谓“恐婚族”,就是“死了都要爱”,但就是“死活不结婚”。有一哥儿们,虽说早已是三十好几的老光棍了,但恋爱史从大学开始将近二十年,期间女友频繁更换,他用一首打油诗来表述:“背叛是男人的血液,博爱是男人的宣言,自由是男人的口头禅,见异思迁是男人永远不变的风尚”,学贾宝玉有七情六欲,做个标准的大众情人,心里爱着林妹妹,又放不下宝姐姐,还和助理袭人发生了时髦的“一夜情”,整天想的不是好好学习工作,而是在女人堆里厮混,想想贾宝玉也“恐婚”,因为一旦他结婚了,恐怕就不能再和那些漂亮的女孩子们不分你我啦,所以他坚决反对“金玉良缘”。这年头不光男士“恐婚”,女人也“恨嫁”。他们与具体的生存环境对立。拒绝承担家庭责任和人伦义务,这是让人担心的!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中有两首《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梁:莫效此儿形状!
曹雪芹呼吁贵族之家的子弟们,不要学这个孩子!曹雪芹用贾宝玉的例子警告他的读者:如果你们也像贾宝玉这样生活,最后难免落得个“贫穷难耐凄凉”的下场。
年青人要懂得生活,懂得享受。也要能更好的学习和解决生活与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要面对现实。正视现实!
《红楼梦》这座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高峰,关于她的主旨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鲁讯先生曾不无挪揄地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我只能以常人的眼光,谈常人的见解,也不是先扬后抑也!
宝玉的好哭,书中有38次哭,他的反抗偏于消极,除了追求真挚的爱情和自由的生活外,还找不到更新、更明确的理想出路,只有遁入空门。贾宝否定了虚假的人生,又畏怕真实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