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古探幽访郑和

(2009-02-02 13:49:17)
标签:

旅游

六十年

分类: 随笔
寻古探幽访郑和
 

寻古探幽访郑和

 

  去年12月26日,自三亚出发,目标索马里,中国海军实现第一次历史性远征。也是自15世纪初郑和下西洋之后,604年来中国海上武装力量的首次深蓝作战行动。中国海军循着当年郑和船队走过的航线,在远征索马里执行护航和反海盗的国际使命中,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让人倍受鼓舞,倍感自豪。

 

  为此这次回故乡,对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航海家郑和,在南京的专门寻古探幽。郑和与南京有很深的渊源,城北有郑和造船的三保船厂遗址、城中有郑和公园、城南有郑和墓等。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却淘不尽那些在为造福人类,做出勇敢奉献英雄的名字。

 

  郑和船队曾七下西洋,从郑和航海图上可以看出,郑和曾经由南海横渡印度洋,远航到达了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南半球水域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郑和远航规模巨大,仅第一次航海就有2.7万多人,大船62艘,加上中小船只共200余艘。如此规模的远航船队,不仅当时世界上任何国家所没有,也是后来地理大发现时代任何探险船队、运输船队所莫及。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完全是按照海上航行和军事组织进行编成的,在当时世界上堪称一支实力雄厚的海上机动编队。很多中外学者称郑和船队是特混舰队,郑和是海军司令或海军统帅。

 

  郑和是从最底层的奴才做起,他是一个太监,屈辱与苦难哺育着他步步高升,到明朝朱棣起兵时,他已经成长为总管钱粮的统领了。郑和在艰苦的靖难之役中,他更加获得了朱棣的信任,使朱棣在寻找下西洋的最佳人选时,首先想到的是郑和。七次航行的规模之大,不仅显示了明朝国家的强大,也充分证明了郑和统帅千军的才能。

 

  大海上,郑和带走的不仅是一支舰队,而更像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个飘动的王朝。朝廷远在万里之外,所以无论安危祸福郑和他必须临机立断,独自做主。郑和巡洋引发了南亚诸国空前的欢喜,带来海上贸易的空前繁荣,在海上又遇到不少的海盗,所以又有了平息海盗保卫和平的功绩,所以东南亚一带的侨民都奉郑公如神明,并不在乎他是个太监。

 

  有人写诗道:逐浪而行的郑和宝船,载着龙的传人的智慧,载着泱泱大国的雄风,驶向浩渺的海洋,驶向苍茫的未来。岁月在海洋上澎湃汹涌,六百年以后当我们透过厚重的史册,探寻宝船的秘密有一个声音在我们耳畔轰鸣——让中国这艘巨大的宝船,满载着她的伟大和荣耀。

 

  现在人们关注和研究是郑和所代表的一种文化精神:一种中国人不畏艰险,征服自然的价值趋向,一种打开国门走向世界进行文化交流的决心。郑和这种敬业献身报效国家的精神是永存的,凝聚着中华民族开放进取、和平友好、交流合作、经略海洋和敢为天下先的优秀品德,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继承和弘扬,推进人类的文明。

 

  乘风破浪的中国海军远征索马里,美联社、《华盛顿邮报》、美国《新闻周刊》都将中国海军的这次行动,比作“郑和舰队剿海盗”。我目睹郑和当年庞大的船厂所留下的遗迹,凝望郑和公园内古色古香的亭子;长廊和庭院式的纪念馆;拜谒牛首山南麓郑和墓,沉思长叹:俱外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