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山只会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2007-09-09 21:14:17)
标签:

青山

是非

三弟

车夫

陶行知

燕子矶

分类: 生活
青山只会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青山只会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

 

  今年回故乡南京,总想去再看看燕子矶,听弟弟们告诉我,南京第二大桥就在这里横跨长江。实际燕子矶在我的印象里我就去过三次,一次小时侯父亲领我去时,还蒙蒙瞳瞳,只记得有头台洞、二台洞和三台洞,洞大小不一样,有些地方还有菩萨和出家人,但深刻记住的地势险要,是重要的长江渡口和军事重地。

 

  知道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首先在燕子矶登陆,沿江一路烧杀,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日寇攻占南京之后,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当时有几万中国人,想从燕子矶登船过江,日本江中舰艇的拦截,用机枪疯狂地向这些渡江之舟扫射,结果是几万中国人的鲜血,染红了这里的滔滔的长江水。

 

  第二次去,我的三弟生病在这里住院,我小学没有毕业,给他送饭,母亲还让我做点别的事情。我一人转了两次汽车,感这里郊区的乡村,山清水秀,风景优美,感到空气特别新鲜,医院在一个山坡上,树木葱葱,油菜碧绿,菜花金黄,小鸟歌唱,江水宁静,凉爽宜人。我也看了许多碑文,乾隆南巡,“燕子矶”三个字就是他的御题,背面刻着他所题的一首七绝诗。刻入我脑海的是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题写的石碑,极为发人深省,“想一想,死不得”六个大字。

 

  著名戏剧家和电影剧作家陈白尘,在1982年元旦的南京《周末》报写了篇“初游燕子矶”散文,讲他1924年在南京大学的暑期学习班学习,身体不好,旅行旅游,以宽胸怀,就坐了人力车,独自去了燕子矶,这车夫在山上一直跟着他,原来这纯朴憨厚的农民车夫怕他在燕子矶自杀。站在矶顶,手扶石碑,探身崖外,俯瞰悬崖绝壁之下那拍岸巨浪,是自杀的好地方。陶行知先生和他的学生,正是为了此,立了这块劝诫碑,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唤起对生命的珍爱?

 

  陶行知先生办的晓庄师范学校离这儿很近,我的三弟和他一个女儿都是这个学校毕业的,都受过陶行知先生思想的教育和影响,陶行知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教育思想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1927年3 月15日陶行知在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成立。第一批学生13人,当时校舍尚未造好,陶行知说:“我们的校舍上面盖的是青天,下面踏的是大地,我们的精神一样的要充满天间。……农夫、村妇、渔人、樵夫,都可做我们的指导员”。学校以培养农村教师为目标,他要求学生农民化,他说,“要想化农民,须受农民化。”他带头脱下西装革履,穿起布衣草鞋,住在牛棚柴房。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即实际生活。认为学生必须了解生活,了解学生生活现状、了解生活发展的趋势、生活对人的要求的变化。尤其要了解农村。

 

  陶行知的一生,是在人民涂炭、国家多难、民族危急之中度过的。他与劳苦大众休戚与共,为人民教育事业,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民主斗争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丰富,人格高尚,堪称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是人民教师的楷模。

 

  我第三次去燕子矶,已经工作了一段,对陶行知的印象非常深刻了,他的“吃自己的饭,滴自己的汗,自己的事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汉”。“慧眼观人长处,正心慎我独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亲民亲物亲赤子,问古问今问未来”。“青山只会磨今古,流水何曾洗是非”,的语录已经记于心中,登上了燕子矶的制高点,波涛滚滚的长江,出现在我的面前。此时,正值落日西沉,霞光染红了宽宽的江面,石峰突兀江上,三面临空,远望若燕子展翅欲飞。我对江高唱一只我心中的歌,抒发了我心中的情怀。

 

  教师节到了,借此向培养过我的恩师们,给你们深深鞠一躬,感谢你们对我的教育和培养。向我的博客里的老师们也致以深切的问候,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