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3/middle/46e4d241x7a8e15376f6c&690
晌午。窗外又是曝光过度的白花花。风过,晾衣杆上那条古董级蓝底白花扎染裙摇了一下,又摇了一下。
就在前一天,我还穿着它香汗淋淋地乘着竹筏漂在漓江的夕阳里;如今被昆明的水洗过,不知还会不会残留一星半点遇龙河水草清浅的味道。
今天是9月10日。黄历说,宜出行。宜沐浴。而我刚刚结束了一趟旅程,或者说是近二十多天来的第三趟旅程。从昆明城西一幢普通居民楼的三楼窗口望出去,几株扶桑花枝叶散乱,三五片黄叶不足以佐证云南的秋天来了,却能让我确信这是家门前的院落,我熟悉的昆明。
出发。回来。再出发。再回来。一座小城接着一座小城,滇南建水、滇东北会泽,然后是广西阳朔,持续游走留给我的除了混淆各地美色,还有蚊虫叮咬留下的累累硕果。它们一路尾随我,不时发作,好像每一次疼痒都在有意延长我对旅程的单相思。
的确,我不想太快结束旅程,可肿块迟早会消散,再酣畅的旅行也有终结的一天。那些曾经发生过简单小幸福的地方,随着特定时空的远去,光线、气味、花草树木、路人表情、周遭声音也会随之飘散,如同用毛笔沾清水在白纸上写字,字迹干了,仿佛一切都消失无踪。待到某个时刻,不经意地与那个地名撞上,彼时陪伴在身边的人和物,山光水色市井喧嚣美食诱惑,甚至陌生人潦草的一笑,一切细枝末节又会像那张纸上的水痕,瞬间从假寐中醒来,随意地这里打一个小褶那里起一个小皱,若有若无地蜿蜒起伏,看似毫不连贯又真切可循。所谓旅行,结束后的回味或许才是与一个地方亲昵的开始。
于是,去过了建水,我就可以在谁提起它时,淡淡补一句,建水嘛,一座很适合慢慢晃荡的小城;或什么也不说,摆出一副老友相见知之很深的样子,暗自偷欢:晨醒推窗,翘角飞檐;午后穿巷,古井照花;入夜,满街烧豆腐香气逼人,我也顺势投怀送抱了一次又一次……
(一)
出门带一本书上路,我一直有这个瘾。书装进包,心就跨上了马背,读多读少甚至一字未读都不要紧,完成一个内心的仪式当先。
出发去建水的前夜,我照旧在书房与卧室间来回搜寻了几圈,最后我放弃了。我无意寻找一本关于建水的书,即便目的地换成巴黎,我想我也断然不会把《带一本书去巴黎》当成旅行套餐那么通俗。
建水,我去过。第一次,十二年前。两女一男。清纯友情团。第二次,十年前。浩荡采访团。收获闺蜜一枚。有这些前尘往事做底子,什么攻略,什么按图索骥,都显得多余。十年的间隔,建水留在我记忆中的影像虽已模糊,但那些亲爱的人至今依旧相伴左右。如此暮然一回首,建水成了一个滋生长情的地方。
这一趟,三进建水,那就空瓶装新景吧,不玩穿越不玩对照记,让时间自由搅拌。
……(二)(三)……好吃好玩还在后面。未完,节约点,慢慢倒叙。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5EN00SIGG.gif
上图,团山民居。同行美人CC的这德行,很有范吧http://www/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24EN00SIGG.gif
http://s3/middle/46e4d241xc98ce1bc52e2&690
建水城西,双龙桥。三阁十七孔大石拱桥。位列中国造桥史册。始建于清乾隆年间。
http://s10/middle/46e4d241xc98ce1f71289&690
最初是三孔桥,到了道光年间又加了十四孔。镜头有限,十七孔没有拍全。
不过,站在这个位置:当间一人,再把周边的柳树一并纳入镜头。
咔嚓,一看。很有偶念中学时,影楼照的范。
http://s8/middle/46e4d241xc98ce25f8187&690
十七孔桥一侧的水云间。
十二年前,我来到这里,居然是站在桥下拍的留影。十月,桥下干涸……
http://s6/middle/46e4d241xc98d9b9f6d95&690
朱家花园门前。雨过,地上微湿。我拍下了这位老婆婆。
老人以及她出售的篮中小脚纸鞋,把时间拉得很远很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