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竹轩小记
标签:
书斋玉竹轩 |
分类: 生活茶 |
玉竹轩,我的书斋名。
前段老师说,自己已奔六十了,趁着尚年富力强,给我们几个写书房匾额,让东阳木雕师傅刻好。
惊喜之余略有伤感。与老师结识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年才是真正的年富力强,那时老师刚从浙江学成归来,笔力激劲,锋芒四溢。而我等则刚结束少年,依然稚嫩。最初仰慕老师书法才华,随着时间的推移,才发现老师是座多种资源相伴生的“富矿”,够我等一生享用。在之后的时间内,我们彼此成为重要的人,亦师亦友,不离不弃,相伴走在这段人生路上。
故意缓解气氛,我说,年龄只是形成自己心理上的危机,沈鹏老到现在还年富力强。老师说,写大字是腰膝力量,年老自然力怯。
今天晚上,老师发来题好的匾样,并已交付制作。
玉竹轩这个名字已经伴我三十多个春秋了。也是认识老师之初,我让老师题斋名。老师说这个名字还是有点俗了。于是我给老师讲了曾经的一个梦里的故事。梦里的情景是一幅画,有竹和玉石,然后相续成一段姻缘。那晚老师即兴写了《玉竹轩序》,时间久远,那幅书法不在手边。大致记述了某年某月某日在玉竹轩几位好友小聚的情景,最后在场的每个人都签了名字。
那时似乎还正是春和景明、百废待兴的年代,记得每天都迎着新的阳光享受工作和窘迫拮据的生活。玉竹轩先后挪了几处地方,但每处都有典型的记忆,比如经常性的小聚,听老师讲解和展示书法,秋香献歌;我依照菜谱献厨艺自然是固定的节目;也有夏天的傍晚小院里品我调制的茶酒;我还拥有过没有围墙的田园,有过变换插花向西对着夕阳的小窗,还有新居的小楼上我们一起用小DV拍摄第一部MTV……
是朋友间的参照让平淡的岁月着痕,又是互相观照让平淡的岁月留下些许的温馨。生活是水,亲情是酒,友情是茶,而一切回忆就如我曾经调制的那份茶酒,唇齿留甘。
几年前玉竹轩又一次迁移,营造成为一个独立盛纳我思想的空间,逐渐泛着宗教般的光辉。老师的题匾又让更让玉与竹抽象成一种精神的存在。
老师说若干年前写的那几个字是用狼毫笔写的,如今看太滑了。我说那幅已深刻在我心中了。现在回顾似乎有一点点技巧的眩耀,但又不正是青春的意气风发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用更多的时间去咀嚼记忆,回忆那些日子里的阳光灿烂。前几年机缘和合,开始随老师一起学习书法,如今已六年有余。慢慢发现,书法让我又多了一个让思想宣泄、浸淫、放纵、表达的渠道和方式。
自己站在一个新的起点,犹如少年。
我希望自己,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