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十二部体育题材电影(上)
文:竹聿名
运动会能反映一个地方的体育水平。香港拍过的运动会场面的电影,在我印记中有《追男仔》、《学校霸王》、《开心鬼》、《方世玉》,前两部是搞笑片,后面一部鬼片,一部古装武侠片,很不成体统。而王晶《追男仔》里面的运动会连名称都明显是为了搞笑,名曰:黑社会运动会。
我不主张从中看出什么问题症结,不太可能也不需要。香港体育题材电影的状况我还是大致了解的。
对于体育题材电影而言,香港是一块贫瘠的土地。尽管如此,经过香港电影人的努力,还是“无土栽培”了寥寥十几部出来。所谓体育电影都只是略带比赛性质而已,以香港电影的市场和环境,编导一般都会掺杂许多元素进电影去以保票房,一部纯粹意义的体育片能在香港出现基本是奢望。
12,散打——《散打》
导演:麦子善
主演:赵子龙、桑伟淋
近几年国家流行起散打比赛,有些场次看过是大呼过瘾。散打王们还常常和泰国的泰拳、日本柔道、美国拳击互相过招切磋,赢多输少,国人激动之余逐而尊敬。也就是说“散打”项目在大陆是有一定市场和地位的。
11,自由搏击——《新精武门》
导演:罗维、左颂升、元奎
主演:周星驰、钟镇涛
以周星驰的排骨身材,要想赢得比赛而又让观众信服就得有异于常人的地方,《新精武门》由刘镇伟编剧,因而继承了《赌圣》一些因素,比如周星驰由大陆而来,比如身怀绝技。由于此回不再是赌钱而是要打斗,刘镇伟顺手就把“赌圣”的意念特异功能,改成了左手力大无穷。
身无分文的钟镇涛和周星驰看中了自由搏击大赛的奖金,决意参赛,有了左手力大异常的前提,周星驰自然是老套的艰难赢得比赛冠军。
91年时候周星驰和吴孟达的黄金搭档还未形影不离,配角是钟镇涛来担当,饰演潇洒,爱摆各种各样的pose的潇洒给人印象深刻,到了续集《漫画威龙》再加了个虎头虎脑的陈百祥,三人组合别有一番趣味。香港组合缺乏新意,人才是有,看制片敢不敢拆开重组罢了。
虽然是搞笑片,但由元奎做武术指导,打斗场面绝不逊色一般功夫片。
10,象棋——《棋王》
导演:严浩、徐克
主演:梁家辉
棋类电影难吸引人是千真万确的事。就算是真正的两大国手坐在你面前搏杀,观众看不懂同样会不屑一顾。但小说《棋王》阿城写得实在是好,绘声绘色的描述了一个无名小子成为棋王的传奇故事,有相当的吸引力,小说出来当即引起不小轰动。就算观众对平民传奇故事不感冒,况且还有港台人士关注的大陆文革内容顶着。徐克是不会平白无故的选《棋王》来拍的。
不知是为了照顾台湾市场还是嫌小说太短内容不够,徐克们后来又结合了台湾的同名小说编成了一个故事。两条主线很不协调的结合在一起,出来的电影没小说一半好看。
好在梁家辉照顾的那条线是大陆内容,饰演的是小说中的王一生,实力派的梁家辉塑造特色人物向来有一套,王一生一角演得非常出色。当年,凭《棋王》和《92黑玫瑰对黑玫瑰》梁家辉是同获金像奖影帝提名,结果最终得奖的却是《92黑玫瑰对黑玫瑰》中快乐的吕奇,苦难的王一生没得垂青。
9,拳击——《阿虎》、《少年阿虎》
导演:李仁港
主演:刘德华、常盘贵子
擂台赛是香港电影比较喜欢涉及的题材,可真正围绕着拳击来处理的故事又少得可怜。《阿虎》是难得的一部。
另外姜大卫狄龙还有一部老片,就叫《拳击》。也是讲泰拳比赛的。很不错。
8,摩托——《烈火战车》
导演:尔冬升
主演:刘德华、吴大维
刘德华给我的印象是特别喜欢演两类角色,一个是警察,一个是摩托车手。
7,柔道——《柔道龙虎榜》
导演:杜琪峰
主演:古天乐、郭富城、应采儿
柔道不是攻击型的运动,观赏性也不算强,不讨好观众,杜琪峰选择这个题材是要冒风险的。也像杜琪峰一直来的态度,敢于冒险,选择自己想拍的东西,中间会有妥协,但绝不会一味的讨好观众。要说不讨好,那些讲述长跑的体育电影更是闷,更不讨好,好莱坞还不是一样拍了下来。
杜琪峰在片尾向黑泽明致敬!偶像是一代一代相传的,总有一天也会有人向杜琪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