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寒天官庄治水热

(2019-06-03 15:34:39)

  20多年前的新闻稿,发在1997年12月9日的《大众日报》。所有的采访细节,都不记得了。那一天,我们是那样度过的!官庄是刘玉普站长的老家,刘站长特别爱 他的故乡。——春阶记2019年6月3日


19971209 (19932        002         山东经济新闻 

农民说:缺水的滋味咱受够了,搞调水工程,对咱有利。老百姓不怕大干,怕的是白干!请看——

               寒天官庄治水热

   本报记者 刘玉普 逄春阶 本报通讯员 王玉芳

 

  1129日上午,我们来到安丘市南水北调官庄调水工程工地,但见整个工地上人头攒动,各村民工各司其职,装车的推车的拉车的,人人争先;扶钎的抡锤的装药的,个个恐后。官庄人冲天的干劲驱走了小雪后的严寒。

  一位壮汉站在冰凉的水里抡着大铁锤打钎,单薄的衣衫早被汗水打湿,紧贴着粗壮的上身。他是小马庄村的王存华。他一边“嗨嗨”地运劲,一边对我们说:“缺水的滋味咱受够了,搞调水工程,对咱有利,这样的好事不干还干什么!老百姓不怕大干,怕得是白干!”王存华的话道出了官庄人的心声。官庄镇地处平原丘陵区,土质贫瘠,漏肥透水,属贫水区。尤其该镇东部的高氟区,农民连饮用水都困难。安丘市决定大搞南水北调工程,尽管官庄镇的工程量是潍坊市200多个乡镇中最重的之一,但该镇群众无一人称难。工程一开工,官庄的农民就有组织地开进各自的地段。

  在东挑河村负责的地段上,我们看到30多名青年妇女正在携手运土,那劲头丝毫不让须眉。工地上的高音喇叭里正在宣传她们的事迹:吕兆芹被石头砸伤了脚,血流不止,略一包扎后又抄起了铁锹;李美容的大铁锤抡得和小伙子一样圆。她们心里只装着一个念头:“只要水能引进来,苦点累点都值。”

  为了挖渠,官庄镇拆迁农民房屋数十间,搬迁坟墓十几座,挖去麦田200亩。农民们都毫无怨言,不做“钉子户”。这一切,都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展。

  沿着泥泞的沟渠,我们找到了正在现场指挥的镇党委书记吕光明。他说,官庄镇农田基本建设年年搞,今年为了确保工程质量。镇上成立了指挥部,实行干部包片、工作组成员包村责任制,做到每项工程有人管,一天一调度,一天一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眼下,整个配套工程进展顺利,已投工40万个,矩形明渠和相应桥涵已初具规模。

  最早出工的是干部,最晚撤离的也是干部;哪里最忙哪里有党员,哪里最险哪里也有党员。对此,老百姓有目共睹。小草坡村的老党员胡景城主动请缨分发炸药,因为他经验丰富,胆大而心细。东挑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存根为了赶进度,家里种的大蒜顾不得浇,起早贪黑地泡在工地上。泥沟子村的退休干部郑治昌,本可以在家休息,可他闲不住,主动要求到工地上干,他说这是个造福子孙的工程,岂能袖手旁观……

  中午1130分,工地上所有的人都在撤离。马上就放炮了。担任炮手和警戒的多数是党员和团员。隆隆的炮声震撼着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