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握住峻青的手

(2018-07-26 11:03:39)
分类: 观星

握住峻青的手

 

逄春阶

 

一位美国女士读了钱钟书的书,十分敬佩,要登门拜访。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只下蛋的鸡呢?”钱钟书比喻很幽默,但我想,如吃了蛋,还能见到那只下蛋的鸡,也许更能增加蛋在你心中的分量,尝出另一种味道,也更能感念那只鸡。其实,把作家写作比喻成母鸡下蛋,很牵强。我愿意拜访作家,从接触中,能或多或少破译一些文学“密码”。

7月2日,我到上海华东医院拜望96岁的著名作家峻青,陪护吴老师说峻青目前基本正常,血压有点低。我们跟峻青先生有简短的话语交流。我握住了峻青的手,有点凉,但很软。我试了峻青微弱的脉搏,直恨自己没学中医,不会号脉。

这是一双握过枪、握过笔的手,这是一双为房东提过水桶的手,这是一双我老家潍河水泡过的手。

这双手写出过400多万字,如今疲倦了,像一匹老马在草原上咀嚼往昔岁月。老友趴在他耳边呼唤,他答应着,眼角里有了泪水,说了一句:“我记不得你到哪里了。”

拜望峻青回来,我查找了峻青在《大众日报》上发表的作品,又翻箱倒柜找出收藏的1959年版《胶东纪事》,重新翻看《马石山上》《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等短篇,尽管小说结构有点儿过时,语言稚拙,故事情节简单,但是能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英雄气息,跟看现在的小说不同。现在的小说,从技巧上说,很明显要高于峻青,语言比较流畅、华丽,但是看过也就看过了,留不下什么深刻印象。峻青作品中透露出的,恰恰是质朴的力量,真实的力量。

比如,《马石山上》是根据真实故事创作的小说。1942年11月24日,数千名群众被日军围困在马石山上,八路军战士在执行任务后途经马石山,毅然决定留下来解救乡亲们,九名战士在班长王殿元带领下,往返三次冲破敌人火网,护送出群众一千多人,最后全部壮烈牺牲。一个月内,峻青就在海阳林寺山下写出了草稿,当时他不到20岁。

小说写道,在殉国前,有个小战士用石头要记下他们的名字,被班长制止了,班长说:“不需要,完全不需要。我们做这一点点小事有什么值得让老百姓永远地记住的呢?”战士们一齐站起来,抱在一起,班长把手榴弹举在互相挤紧了的头中间,拉出了弦……这个细节写出了英雄的大格局,大胸襟。我们做了,就做了,天地可鉴,有什么可炫耀的!这气吞山河的豪情,峻青捕捉到了。

又比如,《黎明的河边》这篇,写交通员小陈护送“我”过潍河,敌情紧张,“我”命令小陈下河撤走,但小陈坚决不,“我”急了,大声说,“你懂不懂得服从命令?”小陈定定地看着“我”,一字一句地说:“就因为服从命令,所以我才不下河!”“你服从的什么命令?”“服从的是把你送过河去的命令,而不是丢下你,我自己逃跑的命令。”一根筋的小陈,最后牺牲了,峻青就是这样不用技巧讲述着悲壮的故事。

峻青的语言不花哨,一句是一句。打个比方,形容“大”,就是“海大海大”,而不用“浩瀚无边”“一望无际”之类的词。海大到底有多大,就跟海一样大吧。我还意外发现了峻青活用的方言“管多”,在《老水牛爷爷》中,老水牛爷爷牺牲了,但小宝说:“我娘说,好人是管多都不能死的。孙同志,你说对吗?”“管多”这个词,峻青化用得好,我感到特亲切。

峻青在《黎明的河边》短篇集中说过:“胶东是我的故乡,是出生和养育过我的地方……在那些艰苦的日子里,多少父老兄弟在我的身边倒下去了,多少英雄儿女的壮烈事迹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里,每一想到这些为了党和人民的共同事业而慷慨地贡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的人们,我的心就不自禁地跳动起来,发生了一种要用文学创作来表现他们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促使我写出了这些作品。”峻青是不能不写,不写就难受,憋得晃,如骨鲠在喉,必吐之而后快。

峻青那一拨从战争中走来的小战士,一手握笔,一手持枪,经受血与火的历练,走着走着就成了“作家”,正是他们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真实的战争场面、珍贵的回忆,他们不是在灯光下苦思冥想造句子式的作家,他们在写他们的经历、血水与泪水。

握住峻青的手,一双饱经风霜的手,受过战火洗礼的手,我感受到了能量。祈愿这双海阳孕育的手,潍河水泡过的手,胶东战场锤炼过的手,书写过齐鲁大地风景的手,再次灵动起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